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游戏结束后,我让孩子们把弄脏的手洗干净,可是孩子们却在洗手的过程中玩起了打水仗,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看孩子们对水有如此高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课,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并能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基本性质。
难点:幼儿能分辨出几种液体中哪种是水。
活动准备
玻璃杯若干,水,牛奶,白醋,玻璃球,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水的基本性质。
1,水是无色的
出示水,让幼儿观察水有没有颜色?并出示牛奶与水相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得出结论水是无色的
2,水是无味的
出示水与白醋,让幼儿凭眼睛看能不能分辨出哪杯是水?然后让幼儿用鼻子闻,白醋是什么味,水有没有味,然后让幼儿用小嘴品尝,白醋的味道,水有没有味道,得出结论水是无味的
3,水是透明的
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与水中观察比较,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
4,水有流动性。
游戏抓水,每组幼儿有一小盆水,让幼儿抓水,互相讨论,能不能抓住水,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三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感知水的基本性质以及水的流动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体验了玩水的乐趣,了解了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要节约用水,在活动中目标均已达到,但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觉得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有点偏向于科学小实验了,因此在今后的目标制定上,还需要更加的严谨。我在让孩子第一次自由探索的时候,虽然能强调常规,但是我发现有个别孩子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反思时觉得是不是把材料分成人手一份,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虽然我为孩子准备的操作材料也是人手一份,但是是放在一起的,因此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是通过游戏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有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
今天的这个活动孩子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只是在进行操作方面时的常规还需要加强,以及语言的词汇量也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
设计意图: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表现出求知欲。
2、让幼儿知道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的故事磁带
2、实验用品: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玻璃容器5个
3、"护水小标兵"胸饰、蓝色彩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三个和尚》都打水。教师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问题说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参与的兴趣。
1、教师放故事《三个和尚》,幼儿听故事
2、听故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提问:
(1)三个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们用水来做什么?
(2)他们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们三个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们能离开水吗?
3、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1)幼儿自由的讨论交流。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们不能没有水,让我们来看一看水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请幼儿观看课件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1、结合看图,让幼儿了解生活处处需要水。
(1)图片一、幼儿看到各种工作是直接需要水来完成的。(消防队员,环卫工人用水浇花、轮船在行驶)
(2)图片二、幼儿可以看到农民用水浇地、发电站用水发电送给千家万户。
2、这"水"和我们的生活真是关系太大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同样需要水。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幼儿分成5组,这5组桌子上分别放着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开始实验时,幼儿将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并作成总结。
(2)教师讲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张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河水已经变黑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听一首歌。小朋友们听一听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前两段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小河小河真难过黑黑河水在流泪,小河小河真难过小鱼小虾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1、幼儿边欣赏歌曲边创编动作。
2、教师提问:小鱼、小虾为什么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呀?(幼儿了解关于污染的问题)
3、拿出"护水小标兵"胸饰、发给每个幼儿,老师有个好办法:请你们画一条干净的小河送给小鱼小虾(让幼儿把小河画在胸饰卡片的背面)幼儿带好"护水小标兵"胸饰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儿做自由表现活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总结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护水小标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身边的人宣传爱护水资源是"人人有责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很强,是本次主题的一个综合性的延伸,孩子们对水的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平时操作的比较少,所以兴致相当高涨。活动中孩子们更加能体会到水的作用之大,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过一次断水经历,所以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意义是深刻的。
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幼儿讨论:
B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为什么?(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观察记录:
参加本活动的幼儿共44名,每位幼儿在实验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第一次将普通的红色的水放透明的水里时,幼儿没有看到分层的现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几个幼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教师分了层的水。在第二次制作糖水的过程中,幼儿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儿用小勺搅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几名幼儿不敢大胆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点点糖,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儿将制作好的糖水倒进了透明的水里,有二十三名幼儿成功了,他们高兴地叫着:“老师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儿本来也成功了。可是他们用小勺在水里搅了几下,结果本来已经分层的水又变成了一杯红色的不分层的水。十七名幼儿没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没有饱和,水的密度没有太大的增加,所以两种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没有发生分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