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品,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是教学的重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蕊、陈”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趴、喂、碎”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拓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动物的童话。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动物的童话。
2、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读懂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①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②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③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4、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喂”、“碎”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找一些王一梅的其他童话来读一读。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①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③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④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⑤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3、知道爱迪生从小爱问问题、爱动脑筋、敢于实践,后来成了的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爱迪生。
2、出示课题指名读
二、出示阅读要求,学习课文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学生自学
三、交流阅读情况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词语
2、学习“孵”
3、学习“搂”
4、理解“哦嘘哦嘘”“笃笃笃”
(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交流
2、小结
(三)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学习1-7节
1、轻声读读课文1-7节,划句子。
2、出示三句问句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节,指名读三句疑问句。
4、小结
5、自读1-6节,完成填空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
(3)小结、板书
6、说话练习
7、小结
8、读1-7节
五、学习8-12节
1、按学习步骤自学8-12节。
2、指名交流填空
3、讨论爱迪生傻不傻。
4、小结
六、说写练习
1、出示练习1
(1)自己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出示练习2
(1)同桌互说
(2)指名交流
一、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课题。
中国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 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