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
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听音乐,谈感受。
1、播放《春江花月夜》、《运动员进行曲》、《二泉映月》,问:这几首曲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以这几首音乐为背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
(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
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板书诗题)
二、朗读,分析研讨。
1、释题
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引:诗歌体裁
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
明确:
(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
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
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3)、从内容风格:浪漫主义,通过深神话表现音乐世界,听到音乐就如同恍到仙境,更显音乐之神奇和感染力。
4、难点讨论:“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为什么选取并不漂亮的物来入诗?
明确:老鱼、瘦蛟本已年迈体弱,应在水下静养,可听到乐音,竟跳出水面,翩翩起舞,音乐之感召力更加突出。
三、分析比较。
比较本诗和《琵琶行》在表现音乐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从描写角度看,《琵琶行》多为对音乐的正面描写,而《李凭箜篌引》多为侧面描写。
从内容看,《李凭箜篌引》为纯描摹声音,而《琵琶行》在描摹声音时也在叙事和抒情,风格感伤。
四、再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