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
设计意图:
“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经常会和小朋友开个玩笑,以各种形式显露一下身影。如在干燥的日子小朋友之间拉手时被静电电到,梳头时根根竖起的头发,脱毛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孩子们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于是就产生了探索静电的愿望。
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用变魔术、让幼儿猜想、实践、验证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内容上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感知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吸管、碎纸片、气球、饮料瓶。
2、柳枝、穿裙子的布娃娃、芭比娃娃。
活动重点:
感知静电现象。
活动难点:
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纸片被吸起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活动的开始,用了一个能引起幼儿好奇心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小魔术导入,使孩子产生好奇的同时也产生疑问。这样的.设计更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一)引导幼儿尝试摩擦起电。(初次尝试)
1、小纸片为什么会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吗?(教师不藏起来地再做一遍)
你看清楚我是怎么变的了吗?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摩擦一词。
4、你们想不想再来变一次?(幼儿再次操作)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摩擦后,轻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这个环节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环节。首先幼儿通过猜测魔术是怎么变的来扩展思路,促进一个多元思维的发展;当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及时鼓励、支持,让幼儿用自己的猜测来尝试操作;经过实验,幼儿验证自己的假释是否合理,同时又主动地探索着魔术产生的原因。最后老师再当众变一次魔术,将包袱打开,使幼儿理解了这一现象,知道了摩擦生电这一知识点。)
(二)总结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可以产生静电。
教师小结: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感知静电现象。
1、师:幼儿分组操作,充分感知静电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一组:让柳条动起来。
第二组:让娃娃裙子动起来。
第三组:让头发飘起来。
老师指导,对个别不成功的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发现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了解了静电,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于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从中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经验。)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吸管经过摩擦后,就产生了静电,让柳条动了起来、娃娃裙子动了起来、头发飘了起来。
四、引导幼儿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静电现象。
(联系生活是对幼儿经验的扩展,利用就在他们身边的静电这种现象,让她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