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案

张东东

《计算》教案1

  背景:

  在前三次的非式活动中,发现第一次非式活动时,幼儿只是对新材料感兴趣,许多幼儿观察能力不强,拿到模式没有仔细的观察,而是急于排。在第二次的非式活动中,通过老师在活动前向幼儿提出要求让幼儿仔细看一看火车上的动物宝宝是怎么排队的,然后请幼儿一边看,一边说,一边排,这样在第二次非式活动中,引起了幼儿观察模式的兴趣,并尝试着按模式排ABAB、 AABB。在第三次非式活动中,我在材料上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AABB,ABC模式,让幼儿尝试。在前三次非式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一次排序的正式活动,由于在非式活动中积累一些经验,引发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述排序的方法的欲望,并从中比较AABB、ABAB 排序模式的不同。

  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计算》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

  (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他坚持不懈,不断开拓;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等。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师应加以肯定。)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六)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计算》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计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口算。

  35×2 43×8 92×4 125×8 42×5

  82×6 73×8 62×7 25×8 50×2

  (1) 学生口算。

  (2) 观察计算过程,说说哪几个算式的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两因数数字的特点。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

  25×( )=( ) 125×( )=( ) 45×( )=( )

  35×( )=( ) 55×( )=( ) 75×( )=( )

  (1) 学生自由说。

  (2) 讨论哪种填法算起来最简便,最合理?

  3.看横式,直接说出得数。

  35×2×7 25×4×7 125×8×3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9 求125与56相乘的积。

  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反馈。

  4.试一试。

  25×24 45×18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来。

  (2) 引导学生讨论。

  (3) 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巩固练习。

  1.把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

  15×12 25×32 125×48

  15×2×( ) 25×4×( ) 125×8×( )

  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6 25×16 125×16 35×12

  25×28 25×18 125×48 125×72

  3.课本中练习。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p15

《计算》教案5

  活动目标:

  1. 观察发现花的不同特征,尝试按照花朵的明显特征来分类。

  2. 关注不同的花,喜欢它们。

  活动准备:

  教具:花园背景图,各种颜色和大小的郁金香、百合、风信子,每人两个或者三个小花盆,三个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朵(意图:观察发现花的不同特征)

  根据孩子说到的花链接相应的图片,教师追问:这么多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PPT2)花园里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有品种不一样的花,有百合花、有郁金香、有风信子;有大小不一样的花,有的`大、有的小;有颜色不一样的花,有红、有黄、有紫……花园里的花真漂亮。(小结的时候用大圆圈暗示分类标准。)

  二.尝试种花(意图:尝试按照花朵的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1.交流讨论

  关键提问:

  t:这么多的花,可以把怎么样的花种在一个花盆里呢?

  追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花有些什么不一样?

  t:对呀,花坛里的花有品种、大小、颜色不一样的,我们在种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把相同的花种在一个花盆里。

  2.幼儿操作

  t:你是怎么种花的?你把什么样的花种在一个花盆?t:(纠错)为什么要把这朵花种在这个花盆里?

  小结:我们有的孩子按照品种来种,把百合花种在一起,郁金香种一起,风信子种在一起;有的按照颜色来种,把红色的花种在一起,黄色的种在一起;有的按照大小来种,把大花种在一起,小花种在一起。看,把相同的花种在一起,让花盆里的花越来越美了。

  三.布置展区(意图:根据花的品种进行分类、造型)t:什么样的花布置在同一个展区呢?(孩子自由回答)t:有的孩子说可以按大小来布置,有的说按颜色来布置,有的说按花的品种来布置,我们来听听花展设计师是怎么说的。

  结束语:看看我们自己布置的花展,真美呀,我们一起去邀请好朋友来参观吧。

《计算》教案6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2、计算机系统 三、讲授新课

  (一)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

  1.进位计数制(计数制)

  将数字符号按序排列成数位,并遵照某种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方式计数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2.十进制

  十进制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计数制,规则是“逢十进一”

  基数:每个数位所能使用的符号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10的计数制称为进进制。 位权:每个数位上1代表的确定数值称为位权。十进制中数字1在个位上表示1(100),在十位上表示10(101),在百位上则表示100(102) 一个十进制数表示:

  如:1234可展开为:1*103+2*102+3*101+4*100

  254.87可展开为:2*102+5*101+4*100+8*10-1+7*10-2 3.二进制

  基数为2的计数制就称为二进制 基数:2 位权:2n

  (二)数制间的转换 1.二进制的优点 技术实现简单 简化运算规则 适合逻辑运算 易于进行转换 2.各种进制的后缀

  B:二进制 D:十进制 H:十六进制 O:八进制 3.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十进制数

  1101B=1*23+1*22+0*21+1*20=8+4+1=13D1011.01B=1*23+1*21+1*20+1*2-2=8+2+1+0.25=11.25D 4.将十进制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 例:将11D转换为二进制

  11/2=5余1最低位 5/2=2 余1 2/2=1 余0

  1/2=0 余1最高位 11D=1011B

  对整数部分用“除2取余”法,即将整数部分反复用2除,直到商为0,再将余数依次排列,先得出的在低位,后得出的在高位。

  例:求0.625的二进制数

  0.625*2=1.25 取整1 最高位 0.25*2=0.5取整0

  0.5*2=1.0 取整1 最低位 小数为0,转换结束

  先取整数在高位排列,则0.625D=0.101B例:将58.5D转换为二进制数①先求整数部分:“除2取余” 58/2=29 余0 最低位 29/2=14 余1 14/2=7 余0 7/2=3余1 3/2=1余1

《计算》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3.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准确的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

  四.教学手段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操作步骤?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3; (2)23.45

  在初一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或立方的方法?(由学生回答操作过程,并对比两者的差别与联系)

  对于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我们已经熟悉了,那么如何用计算器器其一个数的立方根?与求平方根有何区别和练习?

  对于求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在开方的次数上,因此要注意其立方根时开方数是3。

  例1.用计算器求

  分析:求解时要用到 上方的键 ,因此要用到“2F”功能键转换。

  解:用计算器求 的步骤如下:

  =5

  小结:从这道题刻一个观察出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平方根十分类似,区别是在倒数第二步的按键将 改为改为 ,只是次数不同。

  例2.用计算器求

  解:用计算器求 的步骤如下:

  ≈12.26

  小结:由于计算器的结果较精确小数的位数较多,在遇到开方开不尽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计算结果一律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5) (6) (7)

  (8) (9) (10)

  例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精确到0.01)

  (1)

  解:

  用计算器求 的值:

  (2)

  解:

  用计算器求 的值:

  六.总结

  今天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求立方根的方法与平方根的方法类似,但要注意开方次数。做题要细心仔细,严格按照步骤操作。

  七.作业

  A组1、2、3

  八.板书

《计算》教案8

  活动目标 :

  1、复习5以内加减法,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列式计算。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分类能力。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列式计算。

  环境创设:

  1、 物质:皮球5只,泡沫球5只,式题卡片,幼儿每人贴一只

  小球(一面数字,反面式题)。

  2、心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流程图:

  玩球—看球编题——观察编题——找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玩球:

  我们和球做游戏好吗?泡沫球滚到谁,谁就要:

  1根据自己身上的小球数字说一种5以内的分合方法;

  2根据自己身上的小球数字编一道加法或减法题;

  3编一道答数是自己身上小球数的加法或减法题。

  二、看球编题:

  1(出示5只皮球)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球,你们看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你们能根据球的不同特征编题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根据球的什么特征排的,同时分类操作排出式题。

  三、观察编题:

  1、 皮球娃娃还带来了许多玩具图片,请小朋友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自己来编题好吗?(每组来选一张)

  2、 请个别幼儿讲讲“排的是什么式题”?(加法题)“ 按

  照玩具的什么特征排的?”

  3、 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排减法题,并讲出这样排的根据。

  4、 交换玩具图片,按照图片旁的数字,根据玩具的不同特征,排一道答数是这个数字的加法题或减法题。

  5、 讲讲看到是数字几?排的题目是什么?根据什么特征来排。

  四、找好朋友:

  1如果小朋友身上的小球数字是一个大皮球上题目的答数,就马上找这个大皮球做朋友。

  2小球找大球:拿下小球看反面的题目,如果答数和大皮球上的答数一样,就马上把小球贴在这个大皮球的旁边,看谁送的又快又对。

  3幼儿送小球,教师巡回验证,启发幼儿将送错的改过来。

《计算》教案9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

  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计算步骤,教师板书)÷=×==3

  教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总结:(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以分数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也就是:(教师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学生看书P29读法则。

  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第一题是乘整数的倒数,第2、3题是乘分数的倒数。)

  教师提问:整数能否看成分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教师:前面学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否统一成一个法则呢?(可以,这就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教师板书)

  学生看书P30并读统一的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做P30例4前面的做一做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法则。

  2、做练习八第5题第1行的小题。第6题的前两栏的题目。

  3、做第7题。注意引导学生列式,(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文字题。用除法计算。)

  4、做练习八的第8题。

  学生做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5、做练习八第9题。

  做题前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千米等于多少米?1 吨等于多少千克?1小时等于多少分?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做练习八第10题。教师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这题求什么?分析以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先问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然后指出:分数除法法则是除法普遍适用的法则。

  五、作业

  练习八第5题第2行的小题,第6题的第3、4栏小题。

《计算》教案10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教学目标:认识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

  (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

  (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根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让学生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

  我们根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发展题练习

  (一)1、出示:

  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学生读题,思考:这题有几个条件?

  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

  3、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第98页第10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学生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

  1、学生说图意

  2、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3、思考讨论:

  (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须先算什么?

  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计算》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用一位数乘和除,两步计算式题。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一位数乘和除,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计算的正确率(计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学准备:

  课件与礼物(书签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寒假已经结束,第一天开学,我们的好朋友乐乐就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出示P2页问题,边出示边读题)。它想让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么图案? 生:一只鸡。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为还不知道答案。 师:请大家动笔算一算,涂一涂,看谁先得出结论,先得出结论的前5个小朋友就能得到欢欢送出的礼物。

  二、计算

  1. 学生独立完成P2练习,教师巡视后集体校对。个别题目在校对时说明运算顺序。

  (分层练习:1.用一位数乘和除;2.混合运算)

  76×8=60898÷7=1426×4=10432×3=96420÷6=7083×3=249936÷3=31243×8×3=1032809÷4=202……113066÷7÷6=733288÷6×7=336563÷8=70……34×327=1308444÷5=88……4 5527×4-1888=220357×3=1071132×2+431=695858÷6+158=301938÷7-45=894764-83×6=266647+231×3=6862227×7÷6=259788÷4-89=1081214÷6=202……2

  生讨论

  ⑴答案(按一步计算的先校对,再校对混合运算)

  ⑵打五角星的说运算顺序(1、2、3运算顺序作比较。4、5、6运算顺序作比较)

  ⑶图案:一棵树。

  2. 师:给前5位学生发礼物和讨论完整的学生发礼物。

  三、练习

  看谁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

  4207÷7×3846-117×4984÷3+195315+185÷5724-324×23815÷7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乘除法的计算,你想告诉大家些什么?

《计算》教案12

  第二课时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只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计算》教案13

  教学内容:第83、84页练习十八第5-10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理解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初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从条件想起的分析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训练分析方法

  1、出示:

  ⑴学校饲养了40只兔子,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

  ⑵学校饲养了25只白兔,15只黑兔,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

  ⑶学校饲养了8只兔子,每笼有5只,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

  ①学生口头列式

  ②比较:

  ⑴第一题为什么用一步计算?第二、三两题为什么都用两步计算?

  一题与第二、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对比练习:

  1、第83页第5题

  ①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

  ②并说说各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比较: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第84页第6题

  ①学生默读

  ②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③学生独立解答

  ④同桌互相交流,各是先算什么的?再算什么的?

  3、第84页第7题

  ①学生读题,列式解答

  ②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③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发散训练

  1、出示第84页第9题:茶杯每只4元,茶壶每个37元,买15只茶杯和1个茶壶要用多少元。

  2、告诉我们哪些条件?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解答。

  4、讨论:还可提哪些不同的问题?

  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练习的是什么内容?刚才练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都要怎样想?在做每一步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8-10题。

《计算》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

  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

  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

  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

  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

  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

  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

  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

  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

  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

  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幼儿按大小头饰分成两组,分别跑过长短两座“桥”大花去拿树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树上的小果子,再分别到玩具娃娃的前边与后边。

  教师讲评,表扬活动认真的幼儿。

《计算》教案15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探求不同解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二、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教学难点

  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铺路搭桥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每个人4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每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呢?

  展开讨论,尝试画线段图来分析解答。

  师生反馈:重点提示两种解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列式时都要用16做被乘数,都是用乘法来乘。

  不同点:一种解法是先求5个人1天编多少个。另一种解法是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

  3、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1)四年级一班有48个同学。老师每天为每个同学批改12道数学题,一周上5天课,老师要为全班同学一共批改多少道数学题?

  (2)一台压路机每小时压路20xx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压路机8小时压路多少平方米?

  根据题目写出算式所表答的意义。

  6台装订机3小时能装订课本9000册。

  9000÷6——— 9000÷3————

  9000÷6÷3—— 9000÷3÷6——

  4、作业检测:练习二第一、第二、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