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反思

刘莉莉

小学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反思

  日子就这样匆匆离去,2010年的第一个季度也已告别,心情茫茫然中情不自禁想吟诵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匆匆忙碌中还未及时擦拭心灵这扇窗户,开学至今又过去一个月了,发现自已教学园地里的杂草也在这个万物速长的季节里滋长起来。

  今天,我们五年级组的第一次月考,上午一二节课照课表上课,三四节课开始考语文,因为自己耽搁了几节语文课,所以一二节课没让学生停下来复习,按原计划进行讲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内容《再见了,亲人》,原以为精心备好课的我能与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这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性抒情散文,没想到自己一厢情愿,学生可能想复习准备考试,而我强加意愿,又未充分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第一课时,我本想设计的'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结果这一过程学生他们显得很被动。我想这堂课最不足应有以下几点:

  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中的浅显导语。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课题时只让学生从“亲人”这两字上谈感想,其实,题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见中的“最后一次”,含有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引导时我忽略这一使学生感知情感的倾向。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从典型事件入手。如“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学生在说内容的同时老师应把“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可板书黑板,让学生有整体感知文章情感的导向。

  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过程的主导太强。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课文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老师应重点对第一段进得讲解与指导,后面两段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我还是不放心,没能让学生完全自主去独立分析,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也未挖掘充分。

  三,品味词句,体会情感中蜻蜓点水。这篇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很多能表达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的词语,老师应充分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但我的课堂没有真正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权还给学生。

  四,引读升华情感的力度不够。本文最后三段,都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语段。教读时,应一层一层引读好。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每一句都蕴含无限深情,因此必设计好引读,可我为了怕超时讲完,稍稍一带而过。其实,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设计好引读,能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

  我想:对未成功课堂之遗憾之际,更应对自己的教学不足去反思,教学园地里的杂草也就会刈除。这样匆匆流逝的日子里就不再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