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作者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其中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小虾的有趣。我在讲解本段时,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然后再展开想象,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喜爱小虾之情。三是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表演“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四是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者怎样生动地刻画出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
《小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学习生字词语,学习课文,了解小虾的有趣之处,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为目标,进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为后面的作文教学打基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扫清了字词障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脉落。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抓住小虾的样子、吃食有趣、脾气不好三个重点段落来引导学习。在教学“吃食有趣”这段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小虾怎样吃东西?找出相关的句子。(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2、标画出描写小虾吃东西的动词。(碰后退 再碰 又后退捧着吃)
3、连接这些动词的词有哪些?(先然后接着又才)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虾吃东西的样子。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动作敏捷警惕性高 非常小心很有趣)
6、吃饱了的小虾在做什么?
7、谁能模仿一下小虾吃食的样子呢?
8、再次品读,读出小虾吃东西的有趣。 在“谁能模仿一下小虾吃食的样子呢?”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由于这是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学生对我还不熟悉,初始有点胆怯,不敢参与,我即兴表演了几个动作,可能我的动作有点夸张,还没表演完,就有一部分学生笑起来了,还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有一个学生的手举得很高,我以为他是要迫不及待地表演一下,没想到,他站起来说:“老师,你怎么鬼鬼崇崇的?像个小偷?”我一下子就笑开了,“那你能表演的更形象吗?”这个学生自信地走上台,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小虾吃食的样子,甚至脸上都有了表情。“老师,我还能表演小虾吃饱了的样子!”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后面学习“小虾的脾气不好”这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也很透彻,一直有学生跃跃欲试,想表演。
我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课前预习时,我就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更是让学生充分地读,正因为读得透彻,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已内化于心,才能有自己的创造想象。另外,教师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在课堂上“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
《小虾》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标中强调阅读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在教学时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本着对课标的理解,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引导学生以情为主,抓住关键词语细加体会,畅所欲言,强调从整体理解课文,既不脱离课文又不限于课文,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空间占有权、时间支配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她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抓住词句,理解感悟
“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为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在体会“小虾有趣”这一特点时抓住“先、然后、接着、又、直到、才”等词语,把小虾吃东西时有顺序的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体会“脾气不好”时抓住“蹦、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动词体会小虾的特点,并通过这三个叠词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随机教会学生观察与写作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喜爱。
二.读说结合,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在学生学习“十分自在”一段内容,以“还有的_______”进行排比句式训练,在全文学习之后,给学生提供“小练笔”的素材,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围绕中心句来练习写作,使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中发展学生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过程开放,体现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在学习中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小虾吃食小心和小虾坏脾气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再现小虾吃食时的小心和坏脾气,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小虾的可爱,然后再读课文,动静结合。通过自渎、演读、自悟,自主地学习课文。学生在自学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自学打好基础,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方法。
四.利用电教,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拓展,也为学生的说写表达提供素材。在教学中,利用画面欣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表达,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问题设计上过于集中,学生合作探究时间还不充裕,教师有些地方的衔接不很流畅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长处,改进不足,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红虾》讲述的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凡高,他的生活贫困无助、充满艰辛,但他的人格却高尚伟大,课文就借助《红虾》这一幅画突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品读课文,感知凡高的平凡和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学习语言,积累词汇
课文的句子称之为语言,语文教学要把语言变为言语,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课文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掉的。”语文课堂要高度关注课文中的语言,特色的句子,学生才能领悟语言的精妙。课文中这样写到:凡高为了不在寒冷的冬夜露宿街头,冒着凛冽的风雪来到了一家小画铺门前,希望老板收购他的一幅刚刚完成的静物画——《红虾》,还算幸运,老板勉强收下了他的这幅静物画,给了他五个法郎,得到这五个法郎之后凡高的神态、动作怎样?学生很快找到了这一句话:“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通过找“紧紧地攥着”、“赶忙”这两个词把这五个法郎的来之不易和凡高得到这五个法郎后的激动描述得生动形象,学生通过细细地品读,懂得课文就是运用这样的语言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守住阵地、彰显本色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松舟老师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味就是不同方式的读味,圈点、批画的写味,品词品句的品味。”
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所以,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感悟到凡高的伟大品质,而且我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明白课文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句子,什么样的词语来写的,从而来突出凡高伟大品质的,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彰显了语文课的本色。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可我要说,我还没有掌握教学这门艺术,要学习、反思的地方太多:
三、语言的“读”味体现不够
在阅读教学中,“读”常被老师当作一个重要手段,“读”可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于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挖掘,或用于对精彩句子的赏析,上课伊始,我也曾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凡高生活状况的句子,也曾让学生带着悲伤、不愉快的心情读凡高写给兄弟的信,课堂中我也曾让学生找出表现凡高高尚品质的句子读,也曾尝试模仿名师“回环”读,如:面对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此时画家完全忘记了什么?学生答出来之后,我和学生一起读:画家还完全忘记了什么?还完全忘记了什么?由于我没有掌握“读”的这门艺术,所以,课堂中读得单调,读得平淡,读得乏味。
四、课堂教学效率低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那也就是倡导我们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呢?它是指通过教学,老师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求知的过程,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以充公和谐、持续的发展、反思这一节课,不该多读的多读了,不该多花时间的多花了时间。语言重复啰嗦,如:读描写小女孩的这一段,我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读去理解。还有画家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完全忘记了什么?读了一遍又一遍,使劲把学生往我预设的目标中引。结果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前松后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课堂如酒”,好课如美酒,要让课堂如美酒,只有师生一起酿造,课堂才会酒香甘冽,芬芳怡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长了,教师也成长了。这样的境界源于教师的素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将决定其教学效果,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提倡的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源头活水。”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不会有好课。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要研究自己,锤炼自己,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在模仿中创造,不断地打造自我,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超越自己,用一辈子来备课,教孩子一节课,想孩子一辈子。奉献给孩子也让自己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热情,需要时时的反思。
这一周的教学主题是《我的家庭》,活动目的旨在让幼儿知道家人是自己最喜欢、最亲近的人,体会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与温馨,学会关心自己的家人,学会爱。在设计语言《大红虾》这一课时,我准备了教学CD,布置了场景,情景表演的道具,自制了道具大红虾。
我首先让幼儿听了CD中的情景表演片段,让幼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妈妈关心宝宝,喂宝宝吃,宝宝也要懂得关心爸爸妈妈,也要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喂爸爸妈妈吃。
接着,我摆出了场景,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三副碗筷,一盘大红虾。我请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孩子们很积极,争着抢着要上台表演,我请了三个小朋友,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爸爸,一个演宝宝。我手把手的教了一遍,一边演,一边让幼儿学说儿歌,宝宝拿一个大红虾喂爸爸,说:大红虾,跳跳跳,跳到爸爸的嘴巴里,再拿一个喂妈妈,边喂边说:大红虾,跳跳跳,跳到妈妈的嘴巴里,妈妈拿一个小红虾,喂宝宝,一边说:小红虾跳跳跳,跳到宝宝的嘴巴里,全家人一起说:大红虾,小红虾,全家吃的笑哈哈。孩子们很开心,我请了两组上台后,让幼儿一起跟老师学念儿歌,
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办家家游戏的心里,我把一个场景扩展到十个场景,把三十个孩子分成十个小家庭,分别去游戏,让他们一边游戏,一边朗读儿歌,很快他们学会了这首儿歌,并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了解了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也学会了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为了让幼儿能更深刻的感受爱爸爸妈妈的快乐,我还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里吃饭时喂自己的长辈吃一次饭,虽然孩子做的不一定好,但是他一定会感到爱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这堂课的组织上出现了不足,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小,对秩序的把持不到位,使得在情景表演的时候有些乱,但是充分的道具又让乱的秩序很快的恢复平静,幼儿全部参与游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画虾》是新课标小学二年级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小时候迷上了画虾,经常站在鱼缸旁边仔细观察和写生,天长日久,终于画出的虾像活蹦乱跳的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词语、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只有仔细观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教学难点: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遵循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充满信心,有话敢说,有感愿发,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联系生活,拉近文本距离,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并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从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自信,融洽了师生的情感,师生携手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另外,我还结合美术课上的绘画知识同语文知识进行了较好的整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体会到我国语言文字的美,而且能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美,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虾趣》是作者秦牧对齐白石大师虾画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艺术的发自内心的喜爱。课文写了作者一边养虾,一边欣赏大师的虾画,在对虾的仔细观察中感受到无法言传的乐趣,表现出齐白石大师精湛的绘画艺术和作者对生活,对虾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虽然有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所了解,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提示课题后,我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获得直观感受。
二、以生活体验情境
课前已经让学生观察虾,找一些有关虾的资料,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身田赛就可以体验到美的存在,从面为体会课文描述的“虾趣”找下情感基础。
三、多媒体创设情境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学习资源,以稀有和特有为主,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瞪大眼睛观察,还情不自禁地发生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以及每种虾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