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三篇

黄飞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三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同学们,如果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11段。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细品,感动于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板书:百年)

  2、用想象再现形象。

  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必须面对些什么?(干旱、洪水、虫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说给同桌或同组同学听一听。(学生说)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树苗事先可以预知的吗?(板书:不确定)

  3、口头说话练习。

  大家现在一定明白了,种树人用这样特别的方式种树。是因为他太懒吗?是因为太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吗?谁能把这段话换种说法?(课件出示)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板书:找水源扎根长成大树)

  4、抓关联词语,悟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隐去括号里的关联词):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吗?(说不太清楚)

  (出示关联词语)作者就是用这样几个关联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表述得清清楚楚。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吧!(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背诵相关段落)

  (四)悟情明理,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联系前文。

  文章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作者仅仅是在讲怎样种树吗?(板书:育人)读一读第十四段,想一想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经历的事情,结合人的成长过程,谈谈你对“不确定”的理解。(提示: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点评时强调原文中的“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板书:经受磨炼独立自主努力成长)

  3、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顾课题。小结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2、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推荐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一)师:谁愿意朗读课文。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屏幕,边听边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懂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师:同学们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这说明咱们读书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三)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能够合作解决。

  实物投影相继打出: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陈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师指导朗读

  (四)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种树方法,使桃花心木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种树人的一番话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而且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作者还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师总结: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三)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在本课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同时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流程】

  一、学言语,导入课

  1、课件出示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2、看看这些词,哪个同学会读?你对哪个词最最敏感?比较“锻炼”与“磨练”,再齐读。

  3、提问:这些词都和什么有关?(板题:桃花心木)

  4、口语训练: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词语简单地说一说。

  5、小结:词语在运用中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学课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6、课件演示。这就是桃花心木。它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一棵高大的桃花心木可以产生相当于33台1.、5吨冷气机的清凉效果。

  7、过渡:今天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听听他的见解。(板:林清玄)

  二、初读文,明做法

  1、默读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谁?写种树人干什么?

  2、划出种树人给树苖浇水的句子(“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读后谈体会。

  3、他这样做对吗?说明理由。

  4、过渡:作者又是怎样理解种树人说的话呢?

  三、读语段,思其理

  1、出示语段:“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多读几遍,理解“不确定”: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变化无常,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独立自主的心”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艰苦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出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证实了种树人说得正确)

  四、联实际,话感受

  1、故事:《可悲的大学生》。他为什么落下可悲的下场?

  2、学了《桃花心木》你有什么启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成功不远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你见过“桃花心木”一样的人?联系实际。

  4、小结。林清玄就是这样的人。(简介作者)出示:用生命实践书写着起承转合的散文,林清玄随心所欲地化平凡为神奇,展现出一位东方禅者的风范。谈到文学,也谈到人生,林清玄面对着生命中生老病死等不可管理部分的悲欢离合,心平气和的讲起了自撰的寓言来,勉励自己和他人:“文学家的小艇在海上遇险,惊涛骇浪瞬息万变,这时一架直升机飞过,上面写着‘名利’,一艘快艇驶过,上面写着‘权力’,当文学家孤立无援时,一位老人划着小艇来救他。老人把文学家交给了真理,而小艇上写着两个字——时间。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只有追求真理,才能真正了解人生和文学的本质,人生才能真正通过时间的考验变得更好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