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阿林

  小学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品味课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

  2、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细读品味可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少与家人在一起的实情,教育让学生以后要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处理好家人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己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的家庭()的我()的母亲()的妻子()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喜欢文中的“母亲”,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

  2、“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①交叉路口②一家人③感人的画面④责任⑤背影⑥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附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背母、背儿

  走大路

  我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小学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qí)霎时(shà)

  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

  ⑵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生命

  分歧——亲情

  背——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

  亲情是,。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生命

  分歧——亲情

  背——责任

  小学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

  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

  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

  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平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

  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是否渲染了气氛;

  3、是否设置了背景;

  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

  5、是否深化了主题;

  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亲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传达着深切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请你描述温馨的生活瞬间!

  课后寄语: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孩子,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阳,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晚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小学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描绘意境,深情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语言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

  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

  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发表见解,这里不需要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继续引导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尝试概括发言,老师明确:(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见格式)

  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并记录积累。

  “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赏析重点句,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这里,老师应对初中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做个方法指导。(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这是个内容上相对称的句子。意为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对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间互相尊重,充满骨肉之情。

  接下来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可以赏析的句子,尝试赏析,可重点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意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例如文中对小路尽头的景物描写。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四、作业:

  1.写一篇同题目作文《散步》,集中记叙一件事情。

  2.拓展阅读《孝心无价》,并借阅毕淑敏文章。

  板书设计:《散步》

  课文内容: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走大路(我)尊老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爱幼

  分歧的解决尊老

  爱幼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和谐、和睦、乡亲香爱文章主旨(中心、主题):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语言品味:(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对称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