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
(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
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
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
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
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
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
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
因此,利润=x(120-x)
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
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
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
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
……
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
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预设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预设教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
三、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
2.感受云的变化美。
3.写“浮、池”这两个字。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知道云碰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准确性。
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范背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背的兴趣。
八、初步感知第四自然段。
1.通过读书感受水的脾气的变化: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2.再次巩固记字
九、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雨雹雪
水
第二课时
一、交流“生活中你见过水在变吗?”
二、再次巩固要求会认的“浮、雹”等11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中“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句子,拓展练习“人们管住我们的办法有哪些?”
四、学习“冲、晒、黑、器、灾、害”等生字,“冲”和“池”、“浮”对比学习。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展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用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诵读课文,感受九寨沟的美。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形式赞美九寨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学法:主要运用以读为本,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此模式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把问题引领作为学生钻研文本的中介,把合作探究作为学生钻研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法: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流程
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将教学过程具体化为:
(读九寨)----(品九寨)----(诵九寨)---(赞九寨)---(寻九寨)五个板块。这种基于语文学习自身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构建的板块式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走进九寨沟(读九寨)
(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视频朗诵引领孩子们走进九寨沟,走入文本。:九寨沟是人间天堂。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海子,绚丽多彩的山林、变幻莫测的深秋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同作者一起走进迷人的九寨沟。
通过刚才的视频欣赏你最想欣赏的九寨沟的什么景点?
根据学生回答筛选出的问题,我确定本课时主要探究一个问题:品读课文2、3、4段,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景色欣赏学习。
欣赏九寨沟(品九寨)
自读自悟,品味仙境
学生带着问题,运用读、找、思、品、诵的方法精读课文2-4段,品味九寨沟的海子、山林和深秋不同的美,感悟九寨沟的神韵。这时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或静思默想,想象文字所表现的精美画面;或激情朗读,抒发对九寨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或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准确、精妙。
回味九寨沟(诵九寨)
指导背诵,感悟迷人
1、师生交流,为小组学习引路。先指名汇报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段所描写的美景,教师相机作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
2、读九寨。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段。根据学生喜欢的不同段落,把全班分为三组,每组中确定两名学生参赛选手,一名确定为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另一名不确定,比赛时由老师现场指名。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组织比赛时,按赛前激励比赛评价提升的顺序进行,在朗读评价中随机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画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板书、想画面,背课文第二、四段就水到渠成了。【说明】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向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熟读精思,透过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合作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
赞美九寨沟(赞九寨)
练习配解说词,做广告语。
谁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的美景,可以当导游,可以感情朗读,深情诵读,可以写赞美语、广告词
1.小组分别给自己喜欢的风景图配解说词,写广告语,并认真修改解说词和广告语。然后选两名写作能力欠佳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做导游和广告的水平。
2、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此时的交流是灵活机动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中生成的新问题。
搜寻九寨沟(寻九寨)
九寨沟还有更多更美的景点,大家愿不愿继续欣赏九寨沟呢?(愿意)
愿意的话就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搜寻一些有关九寨沟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九寨沟。
板书设计:
总
迷人的九寨沟
海子图山林图深秋图
分
晶晶亮亮瑰丽多姿魔术师
叹为观止绚丽多彩变幻莫测
总
美如人间仙境
我对农村新课改的冷思考
纵观新课改走过的历程,我不否定新课改取得的成绩,但是我总是觉得我们都在用放大镜看课改的收获。我以一个农村教师的身份以对教育改革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一说农村课改现状,以引起各级教育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共同研究现实的教育,把新课改在农村实实在在地开展好。
一、现状和不足:
1、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农村学校推进课改的"瓶颈"。当前农村学校严重缺少新学科急需的专任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新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科学课、地方课程,并且规定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这些新课程是教学中的新领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过的老师仅靠道听途说找些资料参考参考是不能完全胜任的。不说别的,就说英语老师,现有的英语教师都是转岗培训出来的,这些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能给孩子作好英语启蒙吗?
2、农村办学条件简陋是阻碍农村推进课改的客观不利因素。乡村学校由于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紧张使许多课程改革配套的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学具不能到位,不能正常开展课改实验,课程改革不是嘴上文章,需要物质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撑,新课程改革实施肯定是纸上谈兵,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缺少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涵。听了几次城市小学新课改的观摩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奖牌红星激励是大家惯用的手段,学生四人或六人围坐一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花样层出不穷。而执教者对教材的重点都把握不清,看着学生游离了主题而不知引导;有的课堂忙于奖励学生"合作星"、"智慧星"、"巧手星"等,教师跑上跑下很是辛苦,学生桌上也是星光灿烂,有的学生到处贴满了奖牌和奖星。难道我们的课堂非得要这些闪烁的星牌吗?语言激励行不行?
难道我们平常教学都是这样吗?而广大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如何上出电教特色课来?现在我们应该研究实实在在的东西:平常课如何上出课改味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对课改工作只听见一片颂扬之词,缺少冷静客观的理性思考。有的课改检查走马观花,看看档案资料,听听校领导汇报,再观摩一两节花样多点子新的课改表演课,就作出评价:ⅹⅹ学校课改工作有实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课改工作经验而一线老师的呼声有几个领导听过,新课标在农村实施的难度有谁理解并给予支持?
二、思考与建议;
1、加大课改培训的力度,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首先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力度,对那些培训后工作作风仍没有改变的坚决撤换。校长培训是课改的关键,那么教师的全员培训则是学校课改推进的重点,因为教师走出去的机会毕竟是少数,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培训力度,并让参加省市级的教学骨干进行二级培训,培训要立足现实,以身边事身边人身边课为研究对象,切实提高教与研的水平,少谈些主义和模式,多些实践与思考。
另外在培训教师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培训工作。学生在学校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来就很不容易,如果家庭教育观念涛声依旧,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各执一词,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是好。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观念都得到更新,这样推进课程改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教育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这样的话提了多少年,但有些地方总是不能把教育放在千秋伟业的高度来对待,仍长期拖欠教育经费,当然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现在大部分地区教育的人、财、物都移交县级政府负责,县政府在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要负责这么大一摊子实在不易,连教师国标工资这碗饭都装不满,还哪来那么多钱去改变落后的教育条件。而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没有基层学校的财权,对基层学校来说既不许乱收费,又得不到政*财政拨款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该走向何方?
3、课改调研要面向农村,教材编写要面向农村。各级调查组要不打招呼地深入农村(特别是村小学)弄清课改实验现状,获取课改真实资料,多听一听一线教师对课改的理解、认识和困惑,把农村的课程改革难题提到理论高度来研究。建议各级教科所和教研室都要到基层农村学校定点,帮助农村学校搞好课程改革,同时搜集第一手鲜活的实验材料,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把成功经验加以推广。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情感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掌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本课: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对英子言行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特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师):
今于能来到你们学校跟你们上课,老师既紧张又兴奋,希望我们今天能合作愉快。今天我会为大家一系列的惊喜,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节课是愉快地学到知识。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字:爱(课件出示)这是一个什么字?谁能用这个爱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呢?(请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掌声
齐声朗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让学生质疑)你觉得掌声能跟爱能扯上关系吗?
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一个爱字,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知道这篇课文所讲的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再让学生质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到底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那我们读课文要怎样才能读得好呢?有什么要求呢?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就请我们的鸭先生给我们来个介绍吧:
1、要把课文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要把课文读得流利,不重复地读句子。
3、读课文要有感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进行阅读教学,而读书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借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之口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效果要比由老师来提出效果要来得好。
三、学习生字词语
师: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想认识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好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三个惊喜。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开火车,分小组,个人等等。)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生词本来是一项较枯燥的五环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的我要学。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感情,而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哪个同学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给我一个手势,我会让你先说。
教师板书:
文静、忧郁
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投影: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
让学生自由说,体会英子从心理到性格的变化。
设计理念: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真的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令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老师相机板书:
活泼、开朗、乐观
一组反义词用在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什么令到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留下思考的内容给学生,令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下一节课将会产生很多。
这一节课同学的表现令老师非常高兴,真的很高兴能为你们上这一节课,你们在这一节课不但能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这样上课,那么你们将会成为学习上最优秀的学生,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⑵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课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⑴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
⑵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3、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