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李盛

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3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明确任务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课前学习情况检查汇报成果

  2指导语: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并能了解文意。自读

  3组织交流、检测检测、发表见解

  4创设情境:结合标题,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件,为何要安排的有详有略?再读文章、思考、交流

  5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6、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发表见解

  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结合文章的标题“社戏”,按事件的发展进程可将本文分为哪几部分?”同桌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3指导语:通过想像,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写的生动画面画出来,并对作者描写的画面作点评。明确目标

  4巡视、参与、讨论小小组交流、讨论、绘画

  5组织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自评、互评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组织学生阅读划出的精彩片段,并加以点拨和评价阅读并阐述理由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都说城里的孩子可玩的没有乡下的孩子多,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发表见解

  2将学生按城乡分成两组交流趣事

  4组织辩论: 正方:城里的生活更有趣 反方:乡下的生活更有趣开展辩论

  5主持、参与、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阅读、交流、归纳、总结

  2组织交流,小结人物性格小组代表发言,补充、评价

  3指导语:你较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组织交流,鼓励、评价发表见解,谈感受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讨论:豆和戏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讨论

  2组织交流 发表见解

  3设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作者的经历吗?思考、写作

  4指导语:对文章本身还有可质疑的地方吗?思考、质疑

  5解疑、小结自我小结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检查课前学习情况,熟悉作者自我检测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端午日这天湖南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巡视)阅读、思考

  3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文中是怎样介绍端午日赛龙舟和捉鸭子的场面的。再次阅读,圈点勾画

  2创设情境:模拟记者采访,(强调记者采访注意事项)巡视、参与、指导男女生明确任务,合作、揣摩角色,再次阅读文章

  3组织模拟记者采访男女生角色扮演

  4鼓励、评价自评、互评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文中赛龙舟场面的描写,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

  3指导语: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扩写捉鸭子的场景。(巡视)思考、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推荐交流,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图书资源《沈从文传》 (作者:凌宇)《沈從文文集》(十二卷本)(作者:沈从文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与广东花城出版社合作出版 )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阅读课文,比比哪组找得又多又准:文章介绍了旧时过年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包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明确目标

  2巡视、参与、指导阅读、小组合作学习

  3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 说说看: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习俗已消失,哪些习俗是新增的思考、交流、补充

  2指导语:你是如何评价旧时过年习俗和现在过年习俗的小组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了解了祖辈们是如何过新年的,又亲身感受了现在过年的习俗,那么我们也可设想一下将来人们又将怎样过新年呢? 联想、想像、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畅想、互评

  3布置作业:《畅想2050年新年》课后作文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解决十个问题远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来的有价值,同学们对文章本身可有质疑的地方?齐读课文,质疑

  2创设情境:人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眼睛”,可本文的题目却不很切题,你是如何看待的?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见解,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朗读课文

  2组织朗读齐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组织交流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朗读、小组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发表见解、表情朗读、小组补充

  3组织朗读齐读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课前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明确任务

  2组织交流结合内容谈感受

  3组织背诵齐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吟诗、品诗

  2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明确目标

  3 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4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当堂作文

  5组织交流,点评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第9、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女人生孩子艰辛和秀才咬笔杆无法成文的故事,思考:秀才为什么觉得写文章比生孩子要难? 听故事、思考、发表见解

  2自读写作短文,概括要点自读,圈点勾画

  3组织交流:谈谈你是如何从生活中找“米”的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供参考题目,也可自拟题目 参考题:1、家庭欢乐曲 2 、美的瞬间 思考题目

  2明确写作要求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修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