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范文
课前活动:上课前,带着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展开想像,从颜色、形状、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绘云,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导入新课
(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同学们听)
同学们,你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生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写法。)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使用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等,同时还用了拟人、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的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
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什么说明方法?
答: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什么说明方法?
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
答:轻、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6)给下列字注音。
燚(yì)霎shà刹chà(那)晕yùn(圈)盈yíng
(7)解释下列词语。
峦: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轻盈:轻巧优美。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弥漫:布满。
2.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2)比较下边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动的地方,从准确生动的角度说说改动之处的优点。
①原句:还有的像山、像水、像棉花……
改句: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
②原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根本不能看见,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改句: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③原句:从种种不同的云中,我们能识别天气的变化。
改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④原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
改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①组改动的地方有:山—峰峦,水—河川,棉花—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及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棉花、薄纱,有形而无生命,不及雄狮奔马,具有动态特点,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动。准确的写出云块变幻、飘动的实况。
②组改动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见——都躲藏了起来。修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比原句既准确又生动形象。
③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虽然相同,语言则完全变了,修改句运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更明确、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说明两者有关系,但不能准确说明关系的性质。
④修改句改“气候”为“天气”,原句“气候”用词不准确,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候情况,“天气”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的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的气候情况,所以以用“天气”为宜。
3.本文之所以在语言上既准确又生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不断的锤炼语言。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作过多次修改,那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所描绘的云的句子,进行修改。
4.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分析:这段描摹了夏天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就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在描摹天气动态方面相当出色。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动词(争奇、变黑,崩塌、弥漫)。
5.生动的语言不仅是因为使用了比喻以及动态描摹事物,还有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的多种修辞的使用,在文中找出例子来体会作用。
(1)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比喻、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2)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间笼罩得很阴森。
(对比,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的印象。)
(3)站得高的云,叫卷云。……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拟人,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生动形象。)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对比、引用,引用谚语可简洁、通俗地说明有关问题。)
6.准确的说明语言。在本文中,作者准确地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等副词,在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1)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2)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
(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以上加点的词表明天气的阴晴变化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是绝对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楚,开头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再详细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这一部分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些象征天气晴朗的云的位置、形态特点以及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依次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阴雨风雪预兆的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就云上的光彩现象——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文章结尾,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及局限性。强调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文章不仅通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和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摹来体现生动具体形象,还借助于词语的锤炼,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来体现准确性,富准确于生动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题。
答案:一、略
二、1.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比。比喻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具体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对比的作用是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印象。
2.出现、凸起、争奇、耸入、崩塌、弥漫、下等。这些动词准确地描摹出夏天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也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这一系列动态描写相当出色。
3.从你自己喜爱的工艺晶中挑出一个有趣的来,用平实的语言说明它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有趣,在班上作交流、比赛。
(六)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六、参考资料
1.气象观测
常规的气象观测一般分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两种,地面气象观测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湿度、温度、气压、风、降水、蒸发、日照等项目;高空气象观测包括高空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项目。配合专业工作的需要有农业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和船舶气象观测等。由于无线电电子学和其他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气象观测工具也日有进步,因而有采用遥测技术、火箭和卫星等进行更专门的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根据观测资料就可对天气和气候进行分析、研究,服务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
2.晕
包围在日、月外围的光环。俗称“风圈”或“枷”。包在太阳外围的叫“日晕”,多是内红外紫的彩环;包在月亮外围的叫“月晕”,多呈白色,是日、月光线经过高空卷层云中冰晶发生折射或反射而成。因卷层云有时出现在低气压和锋面的前部,紧接着就是高层云和雨层云,常出现大风或阴雨天气,故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农谚。
3.华
包在日、月外围的彩色光环。由日、月光线通过小水滴或冰晶时,经衍射作用(光线绕过障碍物行走的现象)形成。分别叫“日华”和“月华”。一般比晕小得多,色序内紫外红,多出现在高积云或层积云中,半径大小与云层中水滴半径成反比,若华由大变小,说明水滴由小变大,云层加厚,天气变坏;反之,天气转好。
4.虹
天空出现的彩色或白色的圆弧。分主虹和副虹两种。若同时出现,主虹在内,副虹在外。主虹,又称“虹”,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所产生的分散的各色光线组成,包带为内紫外红;副虹,又称“霓”,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两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成,色带为内红外紫,色彩不鲜明。在夏季雨后,出现在太阳相对的一边天空上。中纬度地区,高空盛行偏西风,云雨等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若虹现东方,说明云雨区在本地以东,不会影响本地;虹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