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

王明刚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

  (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

  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

  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

  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

  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

  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

  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

  因此,利润=x(120-x)

  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

  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

  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

  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

  ……

  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

  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 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

  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拓展练习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

  ◎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6个词,学会7个生字。

  4. 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学习本课的6个词,7个生字。

  2.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即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 :“溪”字的教学。

  教学准备:录像机、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问:谁见过大海?听到过波涛翻滚时海的声音吗?能够想象得到海浪撞击岩石的壮观场景吗?谁见过江河?谁来学一学江河流水的声音?(哗—哗—)谁见过小溪?谁来学一学小溪流水的声音?(哗,哗,哗)谁又见过泉水呢?泉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片)

  这段录像片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看词学词学句第3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指导看图。刚才我们看了录像,认识了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不能从插图上看出它们,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泉水:是从地下涌出的水,两山之间的比较细的水流。小溪:弯弯曲曲。江河:比较宽广。海洋:无边无际。能不能从图上看出谁流向谁?

  通过看录像和看图,你能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板书: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二)指导朗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看课文有几句话?采用什么形式写的?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

  2.指导读好疑问句。

  方法:(1)读出疑问的语气;(2)每句前的“泉水泉水”、“溪水溪水”、“江水河水”要连续读,气流不断,表示出寻问时急切的心情。答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练习一问一答读、分角色读、集体朗读。

  (三)学词学句

  1.第二句中的“我”、第四句中的“我”和第六句中的“我们”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第2、4句用“我”而第6句用“我们”呢?

  2.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请同学用箭头板书出来。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

  5.再看一遍录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为什么大海能如此宽阔、无边无际?

  板书设计

  3.泉水 小溪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照板书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正确、声音宏亮。

  (二)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三点水旁的字较多)。为什么这课三点水旁的字多?

  集中学习这几个字。

  “溪”:重点指导分析右边字形。右上是“”,中间是“幺”,右下是“大”。书空练习;说一说这个字你怎样记。(板书:溪)

  这个字比较难写,当老师板书时,要求学生要认真看,仔细数笔画,认真记字形。

  “海”:(板书海)重点指导笔顺及在田字格中各笔的位置。

  说一说“海”的笔顺,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流”:怎样写、怎样记?(板书流)重点指导右边的笔画和笔顺。

  用这三个字练习口头扩词。“江”、“洋”两个字组成比较简单,练练口头扩词即可。

  “泉”:认识水字旁。下面和“”区分开。

  “都”:注意右边是“阝”不是“卩”。

  (三)指导写好几个难字:溪、海、都、流。

  三、巩固复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认准字形。

  (二)说一说“溪”字你怎样记?书空写一写。

  (三)猜字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在另一人后背上写字,让他猜是什么字,并交换练习。

  (四)出示练习2。

  泉水流进( )里。

  溪水流进( )里。

  江水、河水流进( )里。

  步骤: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说说填什么。

  3.填在书上。

  (五)改练习2中的第3个句子,加上“和”和“都”,使其成为练习3中的例句。

  问:老师在句子中加了什么?加完以后句子的意思变没变?(告诉学生:顿号有表示和的意思。)

  完成练习3,先说,再写出来。

  四、指导做作业 和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3. 泉水 溪水

  教学反思:

  一、观察画面,认识事物。

  学生对“泉水、小溪、江河、海洋”是比较生疏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片段、指导看教学挂图,形象生动地理解认识事物。初步感知:“泉水”是从地下涌出来的水,两山之间比较细的水流;“小溪”的形状是弯弯曲曲的;“江河”指陆地上更大的、更长的流水;“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再让学生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安排,符合“看图学词学句”的课型要求。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句。

   这篇课文共有6句,句子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的。老师提问:“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读书中认识了这课句子的形式。老师再进一步在图文结合中指导理解词句意思。如:第2句、第3句中的“我”指的是什么?(第2句的“我”指泉水;第4句的“我”指溪水。)第6句中的“我们”呢?(江水、河水。)为什么前面两句用“我”而这一句用“我们”呢?(因为第一句单独问泉水,第3句单独问溪水,它们回答都用“我”,第5句是问“江水”、“河水”两个,所以它们回答时要用“我们”。)再如: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再用箭头板书出来。(参看教案中的板书设计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建立词句的概念。

  三、指导朗读,加深印象。

   老师在教案设计中加强了朗读指导。如:问句要用疑问和亲切的语气读。读“泉水泉水”重叠词时,把第一个“泉水”的“水”字读音稍拖长一些,另外注意声音高低的变化。“溪水溪水”,“江水河水”的读法亦如此。读回答问题的三句话时,要用亲切、肯定的语气朗读。特别是最后一句,要在“都要”这个词语上加重语气。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抓住特点,指导识字。

   本课识字教案的安排,采用了在语言中识字,音、义、形分步教的方法。学生在第一节课,已经借助汉语拼音认识了生字词语;结合课文理解了生字词语的内容;第二节课安排重点分折记忆字形,并指导书写生字。

  本课共有七个生字:泉、溪、江、海、洋、流、都,之中有六个字跟水有关,老师抓住本课生字偏旁部首表义的特点先集中学习这六个生字,难字重点指导,易学的字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忆。这样教学便于抓住汉字特点来学习,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这部分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涵。有机地结合练习说话,积累“圆圆的”这类结构的词,想象角色间的对话,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

  荷叶圆圆

  学习“荷”字,学生说说认字方法。

  组词:荷花。

  2、课件出示:

  荷叶

  荷叶除了圆圆的,还是怎么样的?

  3、课件出示: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

  齐读。

  4、拓展练习: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的, 的。

  (大大的、美美的、青青的、凉凉的、鲜鲜的、嫩嫩的)

  5、荷叶美吗?还有什么也美?

  (荷花)

  出示荷花图。

  引:荷叶美,荷花也美,写荷叶的课文更美,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2、生字检查与巩固: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读。

  指导读:

  开火车(有拼音时一半,去掉拼音另一半同学)。

  你读这些生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分析字:

  哪些字难读、难写、难记。

  要点:

  珠──组词:

  珠子、珍珠、弹珠、眼珠。

  摇──做动作:

  摇手、头、身。

  晶──星星、亮晶晶,月亮亮晶晶,玻璃亮晶晶。

  透明──课件出示透明的翅膀。还有玻璃、水是透明的。

  3、小朋友,你们刚才读课文时遇到荷叶的哪些朋友?

  课件2出示:

  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他们都是荷叶的小朋友。

  请学生跟这些朋友打招呼。用不同的语句。

  一齐逐个向动物打招呼,同时点击动物。动画演示。

  4、选读课文:

  这些新朋友,你们喜欢哪个?就选择哪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选一段喜欢朗读展示。

  按课文顺序,选择同一角色的起立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荷叶太美了,所以小伙伴们纷纷跑来,最先跑来的是谁呀?

  1、课件出示:

  小水珠与荷叶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问:摇篮是什么?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

  动作表演。

  2、你们想一想:

  水珠在荷叶这个摇篮上可以做什么?

  出示:

  小水珠说:“我可以在荷叶上 。”

  (睡觉、唱歌、听青蛙唱歌、看星星、看月亮、休息、跳舞、打滚)

  3、荷叶会对小水珠怎样说?

  荷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角色对话,随机动作表演。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问:

  有什么问题吗?

  理解“停机坪”。

  2、朗读练习: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拓展:

  这句话好像少了一句,谁知道?

  导:如果小蜻蜓是一条小船,那么停机坪对它有作用吗?

  出示:

  小蜻蜓说:“我是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怎样的飞机?你们说小蜻蜓像飞机吗?

  看课件演示。

  荷叶是小蜻蜓怎样的停机坪?

  出示:小蜻蜓说:“荷叶是我 的停机坪。”

  (安全、美丽、漂亮、好看、温暖、绿色)

  4、连起来齐读1~3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

  延引:

  荷叶给了小水珠和小蜻蜓无比的快乐。还有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在荷叶这里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些我们就下节课学习。

  五、抄写生字

  1、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抄写生字:

  写在书上。

  挑三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