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 、 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里面有( )
每份是( )。 个( )。
2、 63÷7= 56÷8= 72÷9=
口诀: 口诀: 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 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5×( )=10 2×( )=8 ( )×4=12
12÷3= 6÷2= 3×( )=9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新授知识
1.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们看,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
生:每屉蒸笼装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你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怎么列式吗?为什么?
生:用乘法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则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6=24(引导学生自己说出)
师:计算这道算式时想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教师:谁还能发现和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求每屉可装多少个包子?列式:24÷6=4(个)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又是哪句口诀?
生: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了6份,求每份多少个?用除法列式为24÷6=4(个),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教师:如何列式?用哪句口诀?
生: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发言)
生: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2: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3: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最后确定用那句口诀求商。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真的掌握这些知识了吗?
三、练习巩固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第1、2题。(说一说题意,你是怎样求商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
2、 课本第21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再确定用哪句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