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行为。
教学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某一天,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其他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过渡:这种现象反映的就是从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
环节一:说一说:从众两面观
多数人说什么或干什么,其他的人就跟着去做,这就叫做从众。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3页,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跟着怎么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
从众现象在我们周围很常见,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经常发生。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现象属于从众现象?
学生:上课时,有一个同学朝窗外看,许多同学也跟着往窗外看。
学生:不能坚持己见。如果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不同,就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
看来,从众心理已经渗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众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可是,老师发现从众现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至于有什么样的区别,答案就在以下两则材料之中。请看材料一。
现象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观点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俗约旱墓鄣恪?
现象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上面两个现象中的从众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都是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这两种现象都属于心理从众。
我们再看另一组材料。下面这两种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点?
现象一: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现象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买这种资料。
学生: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两种现象都属于行为从众。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从众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两种表现形式。从众现象在我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比比皆是,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段材料。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曾用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人的从众心理: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朋友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也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察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看了这段材料,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的确,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那么,我们应当怎么来看待这种从众心理呢?
环节二:议一议:辩证看从众
引导讨论从众现象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可见,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从众现象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归纳小结从众的积极作用。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在某些情况下,从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盲目从众,后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学生表演小品(5一6名同学参加)。
下课后,几个同学在教室外围成一圈,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小明此时刚好路过,也好奇地凑了过去,想听听说些什么。只听见他们在谈论有关抽烟的事情。同学甲:抽烟太有面子了,我出去只要抽烟,我就感觉到我是一个成人了。同学乙:抽烟还可以提神。同学丙:抽烟嘛,现在流行。如果你不抽烟,你就落伍啦。
晚上,小明无精打采地复习功课,困倦至极。忽然,他想起客厅里有烟,于是偷偷地拿了一支,刚点上,就一阵猛烈地咳嗽。爸爸闻声进来,见此情景大吃一惊,小明也惊呆了。
组织学生讨论如下两个问题:
(1)小明为什么会抽烟?
(2)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学生:小明抽烟是因为盲目从众。
学生:因为他缺乏自制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盲目从众行为。抽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们不能盲目效仿。这是从众的消极作用的体现。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愚蠢的毛毛虫》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的阅读材料并请学生思考:从这个“毛毛虫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从众还有其消极的一面,千万不能盲目从众。
学生:我们要注意区分盲目从众和积极从众。
盲目从众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呢?
学生:它可能抹杀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人放弃或者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人变得无主见。
学生回答后,归纳从众的'消极影响。
环节三:案例分析
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他开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赌博的恶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赌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终于,在初三下学期,王某因参与赌博和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
教师:是什么心理害了王某?请你说说这一心理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消极影响?
学生回答:(略)。
从王某的经历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学生: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盲目从众的危害性,依法自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总结:总之,从众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从众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
板书设计:
1、从众现象的含义:
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
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2、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
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3、从众现象的影响:
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主体感受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的设计采用的是对话与交流的形式。综合来看,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性特征,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此教学设计属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