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公务员申论复习侧重点

张东东

申论复习侧重点

申论(通用卷)主要测查报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乡镇卷)主要测查报考人员在乡镇层级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行政执法卷)主要测查报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复习误区

一、申论大纲≠申论题目

市面上讲解申论题目的内容多如牛毛,大多数考生只从做题开始申论复习,但少有人一针见血地说明白:申论到底考什么?申论考试的意义何在?

借鉴国考申论大纲,关于申论是什么,是这样表述的:“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大部分考生看了也不懂其意,所以只能申论题目上了解,模糊类比自己接触的考试中比较接近的可能是语文,只是申论将材料换成了时政主题而已。这种简单地从申论题目入手、个人经验中类比找申论复习的方法和方向,是极其危险的,不得要领,意味着一开始的方向错误,后面再努力复习,也是徒劳。

其实一句话可以概括,申论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入职考试,即考生是在公职人员的立场,通过材料给定的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建议的能力的测验。这里突出2个要点:1、立场。是在公务员的立场上解决问题,不是记者、不是老百姓,立场决定方向,同一个问题不同立场上的说辞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很多考试从公考申论复习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忽略的重要认知,导致整个申论答题方向错误,自然得分极低。2、一定是在给定的材料设定的情景中答题。偏离给定材料核心,也是一部分考生常见的问题,自认时政尽在掌握,看到相似的热点描述,就如脱缰的野马般,全然不顾材料本身的描述,自顾自答题,最后只能是低分,事倍功半。

二、多买几本书多做题≠高效全面的申论复习

很多考生会有补偿心理,开始复习前就会买来各种参考书籍,等到复习的时候猛然发现,大部分书籍内容相似、题目都会,就自我认知自己能力不错了。这样的唯一后果,就是形成僵化思维,做题模式化、机械化,抹杀了真正应对不同主题的创新解题思维,难以拿到高分。

三、关注时政≠申论复习

各种关于申论复习的文章、辅导中,都会提到半月谈、人民日报社论等一些报刊杂志,对于申论复习的重要性,这里要特别指出,关注这些时政素材,绝不是申论复习及答题方法提升的主要方法,实际上只关注时政,还会事倍功半,走错方向。

比如,《半月谈》上面的文章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具备一定的水平,虽然都是关注的我国的热点问题,但是记者或评论员所属身份和所处角度立场不同,使得他们在写作时笔锋更锐利,并且更多的内容站在一个监督者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挖掘社会问题。这实际上是与申论考场上考生所处的角度有很大偏差的,前面分析过,公考申论考试的立场问题,因为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以准公务员的身份答题,更应该关注的是在政府职员的立场上,如何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而非犹如记者身份一味地挖掘、分析问题。因此,《半月谈》等相关杂志、报刊可以作为开阔眼界的热点素材积累,在利用时也要时刻注意转换身份后的说辞,切不可以此为申论复习的主要依据,还应回归教材和申论考试核心。

申论复习材料

第一,透析近年公考命题规律,掌握申论答题基本原则及技巧。自2000年以来,公务员录用考试已历经了近二十个年头,考试制度日臻完备,总体呈现稳中有变的特征。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材料阅读量较为稳定,但有适度增加。

材料字数稳定在六、七千字左右。比如:2010年都为6000字左右,2011年则为6900字左右,2012年为7000字左右。材料则数在五至九则左右。

二、题目数量和基本题型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一般为四道大题,但部分试题中一道大题会分为两个小问题。一般而言,最后一道大题为大作文,前面三道题目,有一道公文写作类题,出现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中,另两道基本上从概括题、分析题和对策题选择其一单独为题或选择其二组合成一题。

三、题型设置呈反模板化趋势,得分难度加大,但答题技巧仍可以不变应未变。针对近年来各大培训机构的专门辅导课程,为了选择真正具备公务员基本工作能力的考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录用考试具备反模板化倾向,题型设置综合化趋势明显,并出现写宣传手册、编者等新的题目设置。然而只要考生们掌握了正确运用了每种题型的作答原则、步骤及方法,就能够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建议考生充分利用电子媒介和纸质报刊,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取向,积累各类规范表达,同时学习专家学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考生可利用的材料有很多,较为优质的有纸质版的《人民日报》、《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电子媒介类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等。

在利用这些资料时,考生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部分考生对这些材料存有偏见,不愿学习这些资料,如:部分考生认为《新闻联播》等节目里面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闻联播》等节目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国内外形势的电视类节目,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性、宏观性,不太可能像地方性访谈类节目具备平民化、趣味化、细节化特点,作为有志成为未来公务员的考生们,务必要摆正心态,克服新闻联播“大、空、假”这类错误的消极观点。

二、部分考生并不完全了解学习这些资料的目的,不会利用这些资料到我们的申论考试实战当中去,在此,希望考生们明白我们利用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从中领会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难题,学习其中的官方语言,剖析专家的合理化意见,并在观后认真分析下这一政府挖掘出其实质、找出其背景、分析出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

三、部分考生觉得上述部分资料用词较为官方、生涩,虽有心背诵,但记忆起来较为枯燥、困难。建议考生应该可以结合自己喜爱的多种方式记忆,比如可以采取“鹦鹉学舌”法,即在听到或看到比较好的句子可以学着多说几遍;也也可以利用“录音复听法”,即利用电子设备把自己朗诵出来的官方语言录制下来,反复听,这样会在潜滋暗长中提高我们的申论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