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海中外蒲山的散文
如果作一个正确的计数,那么,作为出生平湖的我,光顾乍浦,起码达三十次之多。
乍浦最早的记忆,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从我读小学开始。
那时,我们作为乡下一个大队的一所小学的学生,在县城的南面3公里处,每年的春天,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总会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来一个师生一起步行乍浦之旅,单程一次乍浦10公里,一个来回要赶20公里,还没有计算上山、下海的路程,但这些都难于阻挡我们小学生向往乍浦的坚强决心,于是,老师只有用一个早字,来号召全体师生,早早地自己在家做好要带的干粮,早早地上一个晚上休息好,第二天起一个大早,吃过母亲早早煮好的早饭,带上自己母亲帮助准备的干粮,粽子或者方糕,匆匆地赶往学校集合。
一来可以在乍浦的海边,观看明清时代抗击日寇留下的南湾炮台等等古迹,另一方面,又可以在部队,聆听乍浦部队战士的英雄故事,还可以放情于青山与海滨之间,攀登山峰,偷偷采摘一些山上松树的果子,带回家中给自己的小妹赏玩;领略大海呈现的美丽与神奇,趁大海退出潮水的空挡,跟同学一起,在海滩中,寻找海中的小动物,收获一些海壳,回家可以在自己家中的磨刀石上,将海壳中间磨出一个椭园孔,以备夏天吃熟瓜时,用这个自己制作的工具削熟瓜,这些小学期间的每年春游乍浦,让自己的记忆,存进许多美好印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乍浦九龙山海滨浴场的开放,留下了我们许多青春美好的记忆。
前年在观看有关平湖新闻时,看到了关于乍浦九龙山南面,新建成一座通天桥的介绍,通天桥是一种用钢筋所作的钭拉桥,是从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去之后,通往乍浦海中胜境,素有小蓬莱美誉的外蒲山的唯一通道。
看到有关通天桥的新闻,让我对自己过往的记忆,来了一次扫描,扫描完成之后,没有搜索到一丁点有关外蒲山的记忆,
那美丽的外蒲山风景,依旧在我的记忆中,是一片无法完整的零散记忆,从听说及有关的报章书籍中猎取,稍微知道一点关于乍浦外蒲山的情况,近距离亲身登山观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填布这一记忆中缺憾。
适逢上海念书的孩子正好回平湖,在与孩子交谈中,得知他想去平湖乍浦的九龙山看看。正好,我也想看看思虑已经的外蒲山,这样,对心仪已经的景点外蒲山,化作实际的行动——近距离涉足位于乍浦海中的外蒲山。因此,有了2016年9月3日父子秋游乍浦的举动。
我们在县城乘车来到九龙山风景区,一直往南,过了几个买票的地方,就来到了大红吊索,同济大学创意设计的钭拉索通天桥畔。
站在通天桥的北面,仰望天空,九月的天,淡蓝色,太阳依旧有些让人感觉热;俯视桥下面,是由东向西不停流动的海水,桥面虽然做得平整,但由于是悬空的,随风容易将桥来一个晃动,让年纪大一点的人,感觉有点不适,好在边上有个护拦,可以让胆小的人,手按着栏杆,逐渐向前进。随着通天桥的建设并投入使用,自然引来了上海、杭州及周边城市人的光顾、游览,当然,本地的有车一族,趁一个星期天,来了一次早早的弥补外蒲山景点的旅游。
大红的铁索,让人们在跨越这海边通天桥的同时,警示人们:警惕,并让人时刻记住安全。
我们一边踏上南北方向的通天桥,北面是九龙山森林公园,而桥的南面,就是向往已久的乍浦海中奇景外蒲山。
我们父子两人一边用手机,抓拍通天桥边独特的景致,海水中的奇特自然现象,人在通天桥上行走时的摇摆情景,随后,就进入了外蒲山的山脚。
一个人工制作的巨大卧佛石像,这在通天桥进入外蒲山山脚的海边,虽然是后人制造的,但作为一个独特的石像,自然,也让游人驻足,拍个照片留念,以不虚此行。
抬头向前往,就是四面环海的外蒲山了。
以诗为正:
久闻外蒲山名声
恰如蓬莱仙岛珍
以前只在书中闻
今日咫尺眼前映
据史料介绍,乍浦的外蒲山,是近海中的一座小岛,总面积110.8亩,海拔42米,岛上的礁石因经数千年海浪冲击,形成了许多奇特的海蚀景观,如海蚀崖,海蚀槽,海蚀洞等。岛上植被完好,几百年以上古树众多,青翠葱绿。
又名小普陀,山顶最早建造有关的观音祥院,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1743年〉,距今已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前,由于地势险要,主要靠船只进出,连接外蒲山跟岸上的关系。所以一般的人,也不会进入。
期间,又经过了几次的修缮工作。特别是2004年,由平湖企业家李劲夫先生发起捐助,筹集善款,对山顶的观音禅院,进行了全面的整修——现在呈现在我们游客面前的,是比较完善的禅院及配套的相应设施。
我们上午进入外蒲山,正值海水涨潮之际。海水席卷起高低不一的浪头,扑向九龙山海岸边,发出不同的声响,海水中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漩涡,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尤其让人奇怪的是,从外蒲山上往海水面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混浊与清澈的海水,真的是泾渭分明,格格不入。即使是自小海边长大的人,恐怕也难于说清这一奇特现象产生的原因,让我不禁惊叹,这自然现象背后的成因,真是一个难解的未知数。
我也想,这是一个存在了千百年的古老的问题,也许科学的不断发展,最终会彻底解决如此的自然问题。
我们走过了卧佛年在的海滩,然后,往东前进了几步,决定上山,先从外蒲山的东面山脚上去,沿着修好的水泥走道,拾级而上,向外蒲山山顶进发。
进入山顶,见到了修缮一新的观音禅院及有关的配套设施,在禅院的门口,看到了一个重修小普陀观音禅院的石碑记录。
修缮一新的观音禅院及一些附带设施,以其特有的新面貌,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让我们对慷慨捐资的人物,多了几分敬佩之情。
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涛亭,位于外蒲山西南角,是六角形的造型,是为纪念李叔同先生建造的,在如此的神圣之地,建造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凉亭,只有我们平湖先贤李叔同先生,才能具有这个独特的资格。
确切地说,李叔同祖籍是浙江乍浦,母亲大人也是乍浦有名的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他家谱名李文涛,出家后号弘一法师。有关部门在如此仙境一般的外蒲山上,修建了一个文涛亭,足见对李叔同先生的重视。让人们在清静中,更加仰慕多才多艺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即使在出家后的十几年中,也用心钻研有关的佛教,达到了无人能及的修行高度,成为佛教律宗第十一代宗师。
当我们父子俩走过文涛亭时,只见几个中年人,坐在文涛亭内的凳子上,在谈论有关李叔同的事迹,从谈论者的神态来看,也是非常的虔诚。
外蒲山南面的小岩礁,安放了一个美人鱼铜雕塑,让我想到了童年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故事集》,在海边,看到如此美丽的美人鱼,心一下子飞奔了起来,那有关的故事情节,不时在自己的脑海中翻腾起来,让人感觉故事的奇特与精彩。
在安放美人鱼铜像岩礁的'西面,当代人用大红着色,写出了方方正正的四个大字——“海誓山盟”,海水波涛不绝,九龙山连绵起伏,在如此神圣的地方,看到那四个字,着实让人对爱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今天天朗气清,看到好几对俊男靓女,在此神圣之地,面对大海,背靠山峰,面对美人鱼铜像及边上的四个字——“海誓山盟”,穿着洁白婚纱的靓女,牵手衣着庄重礼服的男友,留下永生难忘的美丽合影,海山作证,晴空丽日作衬,此时的美丽场景,胜过千言万语,也预示着一对对新人美好的未来!
外蒲山,一个隐藏在九龙山南面的蓬来仙景。山顶素有小普陀美誉的观音禅院,自乾隆年间诞生以来,一直吸引着信佛人的不时光顾,只是以前没有通天桥的缘故,只有靠船只来回摆渡,以了却信奉者的心愿。而今天,随着通天桥的建造成功,必将更加吸引海内外的游客,来九龙山风景区的同时,也来一个穿越通天桥,走上外蒲山山顶,让人们抛开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在远离大都市的宁静之地,拥有别具一格的安逸,让心情来一个彻底地清理,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调整出崭新的心态,重新再出发!
蓝天、白云、青山、海水、禅院、小亭、美人鱼铜像、远处的海船、西面隐约可见的跨海大桥、爱情的美丽誓言——海誓山盟、宽阔的海滩,北面连绵起伏的九龙山,不时响起的外国轮船上的汽笛声音,诸多元素的美丽集结,让你美不胜收,不虚此行。
让你享受:通天桥上的惊与险、外蒲山的静与悟,文涛亭的思与虑,美人鱼铜像边青年男女的爱情宣言:山盟海誓!互相牵手,直到永远!
抽空,带上自己的知心朋友,穿过乍浦九龙山景区,跨过通天桥,去细细品味外蒲山寺院的清静与幽雅,美人鱼铜像旁的爱情誓言,文涛亭旁的清风幽雅,古老树木散发出的独特韵味,以及外蒲山海难四周,看看北面嘉兴电厂的高大厂房,西面,可以看看美丽的乍浦东方大港的英姿,在现代化的轮船码头,外国轮船不时进进出出,再往西瞧,依稀可以看到人间奇迹——乍浦西边的跨海大桥的独特图腾。
让自己的心灵深处,贮藏一片尚未收录的记忆元素,更自信地走向美好的未来,不亦乐乎!
我们父子两个,在外蒲山上,走走停停,坐坐看看,在山下面的海滩上,又逗留了好长时间,看看海滩边上的各种海中的小岛,不时飞越的海鸟,一直到11点,才依依不会舍地告别了外蒲山,跨过了通天桥,在桥边稍稍驻足之后,告别了这一美丽的胜景,乘车进入乍浦市区,去填饱自己的肚子。
难忘海中外蒲山,美景永远记心中,有机会,我再会来看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