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舍得》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赵海宁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 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远亲不如近邻"是句最有道理的话。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前后左右,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在社区的花园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不仅如此,还有物质上的往来,母亲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却因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在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温煦的日子里,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常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决定带她去动物园。动物园离家不远,几站路的样子。母亲说,走着去吧。我不同意,几站路,对一个70岁的老人,还是太远了。可她又坚决不坐车,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我推出车子,小心地将她抱到前面的横梁上,一只胳膊刚好揽住她。抱的时候,心里一疼,她竟然那么轻,蜷在我身前,像个孩子。
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其中一个正好在闹市区。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却有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低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然后坚持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然后他忽然抬起手,向我认认真真地敬了个礼。接着,他转身让前面的人给我腾出一个空间,打着手势,阻止了四面车辆的前行,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穿过那个宽阔的路口,四面的车辆静止行人停步,只有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因为母亲,因为舍得给予她一次小小的爱,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警察,便舍得为我破例,舍得给我这样高的尊敬。这礼遇,是母亲送给我的。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他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7.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母亲的故事,叙述亲切自然,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母亲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B.小说开篇虽寥寥数语,但一位短小精悍、头发花白、面容光洁的母亲便跃然纸上。这段话运用了肖像描写,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母亲常常照应左邻右舍,和他们聊天,帮他们照顾孩子。还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母亲的善意使邻居们变得熟悉而亲切。正是因为母亲的善意和舍得付出,才搞好了邻里关系。
D.母亲的善意、母亲的舍得总会有回报。我骑自行车带母亲过马路,受到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警察的礼遇。这是母亲的善意、母亲的舍得赢得的一次回报。
8.小说写了母亲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5分)
9.小说以母亲为中心写人记事,为什么要以“舍得”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试题答案: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题干中“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母亲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表述错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8.答:小说详写了母亲的四件事:○1请先生的同事在家里吃饭,○2给先生同事患病的孩子捐钱,○3违反交通规则却受到警察优厚的礼遇,○4母亲去世后,送葬的盛大场面等等。(4分,每点1分)
9.答:小说以母亲为中心写人记事,却以“舍得”为题,理由如下:○1从小说的主题看,小说表现了母亲是个善良、舍得的人,母亲的舍得得到了回报,舍得是小说的主题。○2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小说点明了母亲平凡善良、舍得付出、舍得爱人的形象,舍得是人物的性格特征。○3从情节结构看,舍得贯穿了全文,是行文线索,把故事串起来,使小说结构严谨。所以,要以“舍得”为题。(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主旨、小说的结构、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答题时应该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三个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