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莉落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疏通了文义,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们再次进入这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知识回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互相通达),鸡犬相闻。

2、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

3、不足(不值得)为外人道也。

4、乃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

5、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

提示: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

(2)翻译句子(提示:注意补出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渔人)

《桃花源记》复习试卷

一、 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3、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先前(的)。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津: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

选自《 》。作者 :(约365-427),又名 ,字 ,东晋诗人,散文家, 别号 ,谥(shì)号 。

二、常见实词:

㈠重点词语解释:

⑴[落英] ⑵[缤纷]

⑶[林尽水源] ⑷[仿佛]

⑸[才通人] ⑹[豁然开朗]

⑺[俨然 ⑻[属]

⑼[纤陌交通] 阡陌:

⑽[相闻] ⑾[外人] 。

⑿[黄发垂髫] 黄发, 。垂髫,

⒀[具言 ⒁[叹惋] 。

⒂[便扶向路] 扶, 向,从 。

⒃[及郡下] 及,

⒄[诣] ⒅[寻向所志] 向,

⒆[规] ⒇[未果

(21[问津] 津,

㈡通假字

1、便要还家   2、具答之

㈢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 今义,

2、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4、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 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 今义,

三、理解性默写:

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⑵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⑶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

⑷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⑸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⑹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 :

⑺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⑻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

⑼“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⑽“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四、课文内容理解:

⑴线索: 为线索。( )—— ( )——离开——( ),贯穿起来。

⑵ 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 ;(2) ;(3)____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5)虚构目的

(6)作品意义:

(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