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李盛

《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以课堂练习为线索,组织教学。第一课时采用以练代讲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

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 指导预习

1、要求: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 、补充介绍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 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

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见外:当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4 、学生看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三、析题、释疑,课堂讨论。

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 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2、 范进中举前后自身境况和周围人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作者对范进持怎样的态度?

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发疯的过程(层次感),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

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

作者对范进这个人物虽有一定同情(主要表现在对中举前的描写),但更多的是讽刺; 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

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

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

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5、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前面六个问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留下后面两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请同学们课后带着这两个问题去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再细细品味互相讨论,为下一节课继续分析做好准备。

《范进中举》同步检测练习

一.语言积累

1.填空

《范进中举》节选自 ,它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 及 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中举( ) 作揖( )商酌( ) 拙病( ) 相公( )

兀自( ) 带挈( )名讳( ) 桑梓( )啐在嘴上(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才去不到两个时候。 ( )

(2)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

(3)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

《范进中举》评课稿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文,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自渎篇目,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作了选录。本单元都是“小说”,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阅读赏析小说的能力与技巧。

游老师结合学生、教材及考点要求的情况,将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分层设置为:

知识目标:①了解作品及作者。②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义。③能疏通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能力目标:①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并能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②学习小说对比、夸张的讽刺艺术。③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课文,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及学习知识的真正作用。

这样逐层推进的目标设置,既落实了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把新课程“美育”的目标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学生以文本为窗口来观照社会、思考人生的意识。

二、评教学思路

基于上述目标,游老师预设这样的教学思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义,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结合课堂预习检测,明确重点字词及情节——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即品析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关系变化探究小说主题。

如此一来,就把小说阅读与赏析的文体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小说的核心要素——人物呈辐射状展开,将小说三要素的作用具体化,提高了学生概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因而,整堂课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学生思维活跃,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与文本、作者、时代的情、智、理的对话,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艺术经典的韵味,激发了鉴赏性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三、评教学过程

游老师的这堂课采用的虽然是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却完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游老师把这堂课的课型定位为“合作、探究、欣赏”课。因此,在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时,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紧扣预设方案展开且适时加以变化。我把他的教学流程归结了一下:

游老师先是以假设孔乙己中举导入课文,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情况,点拨学生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明确了吴敬梓的生活年代、人生经历,《儒林外史》的文学史地位——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拓展了“外史”跟“正史”、“野史”的关系,窜连了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拔贡”出身通过的是京城礼部进行的“会试”,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作家经历相映照,加深印象。

接着,游老师叫学生上黑板标注拼音,强调重点字词——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小说的大致情节,对学生的复述作了及时的指导和鼓励评价。

然后,引领学生一起复述情节,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据此切入文章精彩片断的赏析。此时,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那种由于听课老师较多而造成的紧张感融化了。而更为精妙的是:游老师抓住学生的发言情况,用一个问题导入了对文章重点段落的赏析——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结合文章的这个标题,我认为文章有一段写得最精彩。大家认为应该是哪一段?把教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结合,课堂对话如何深入的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加上教师的板书提示,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情感基调得到了以点带面的强化。

在完成文段赏析后,游老师乘热打铁,继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对小说的主题探讨。一共“量身定做”了三个问题:范进只中了一个举人,也就是才通过了乡试就欢喜得发疯了。大家看看范进中举发疯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语句,看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何变化?——围绕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他周围的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这些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这篇小说揭露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最后,归纳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解读,游老师作了小结。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再次学习了小说主题的归纳方法。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游老师设置的六个主要问题,层层推进,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自由表达,师生合唱,起伏有致,充分发挥了两大教学“主体”的课堂建构功能,令人茅塞顿开,大受启迪。

四、评重点难点

游老师把“结合典型的人物描写,从动作、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追究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作为本堂课的重点,把“分析课文中各种任务的变化原因、认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物对功名、富贵的痴迷和丑态”作为难点,并设计了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从教学过程及效果来看,这样的突破策略得到了丝丝入扣的实施,取得了圆满的预期效果,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游老师不仅立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常规方法指导,也不只是为了带动学生感受了文章艺术魅力就此打住,而且还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学生赏析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时,针对学生不指明语段所在具体页码、自然段的情况,马上发问:标没标段落序号?引起其他学生注意养成严谨的预习习惯。)、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主题解读方法的灵活规范化巩固应用。这也算是每一位执教者默认的重点和难点吧。

五、评教师素质

善于抓住学生情绪反应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引导,是游老师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窜讲还是做示范模拟朗读,游老师都能做到声情并茂,配以得体的身势语言,从而营造出了愉悦自由的课堂气氛。面对学生理解方面的不足,耐心加以引导,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在课堂大合唱中,游老师让学生唱主角,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作为参照和珠线,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解读,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

此外,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游老师还注重保持教学思路的稳定性,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授课套路,进而找到参与课堂的方法,师生配合默契,互相学习。

还有一个细节,女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最爱敢于发表自我观点的那三个女生,整节课上她们的声音几乎没有间断过。为此,游老师有意识地调节了男女平衡,给男生相当的发言机会,直接点明让他们参与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