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提问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的书体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答案】C。解析: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雅俗共赏、最具实用价值的书体,《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本题选择C项。
2.在必修一的梳理探究模块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优美的汉字部分,学习到楷书时,教师进行提问以下不属于楷书四大家的是( )。
A.欧阳询 B.赵孟頫 C.颜真卿 D.苏轼
2.【答案】D。解析:欧阳询、赵孟頫、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没有苏轼。故本题选择D项。
3.教学《赤壁赋》,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句话,下列解说不正确的是( )。
A.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
B.如:样子,与“然”的用法相同。
C.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应为“纵所如之一苇,凌茫然之万倾。”。
D.凌:越过。
3.【答案】B。解析:如:往,去,是个动词。整个句子可译为“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故本题选择B项。
4.虚词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虚词一共18个,其中关于重点虚词“之”的句子,用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B.“夫晋,何厌之有”,“之”的作用是凑足音节,无意义。
C.“蚓无爪牙之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顷之,持一象笏至”,“之”是音节助词,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4.【参考答案】B。解析:B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故本题选择B项。
5.在进行“促进语言规范使用”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就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句子进行讨论,下列哪个句子表述清楚明白、没有语病( )。
A.资源教室是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的场所,应具备特殊教育咨询、测查、评估、建档等活动的功能。
B.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企业生产效率将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约22%,不良品率降低逾20%以上,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保证了企业产品的高品质。
C.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因此,幼儿园该不该布置家庭作业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
D.交互式是互联网显著的技术特点之一,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的发布和互联互通,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有效治理。
5.【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殊教育咨询”前加“开展”;B项,成分赘余,“逾、以上”意思重复;C项,不合逻辑,“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应该是“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故本题选择D项。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在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试题类型中,除了实词、虚词、翻译、篇章理解等内容外,常见的还有断句。针对课内的文言文,答题者可能会凭借“似曾相识”的感觉来选择正确答案;而针对课外的文言文,尤其遇到较为复杂的句式时,答题者往往手足无措。文言文断句的题目考查倾向于文言文综合知识,答题者需正视文言文断句标点,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意、朗读停顿、句式结构、语气等,应当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和功底。
既然断句考查的深层在于答题者对文言文知识的运用。那么,断句的基本方法也就有着一种综合化的倾向。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①阅读原文,了解大意;②依据对话,找准定位;③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④圈出虚词,判定句读;⑤通过修辞和句式结构,确定句读。上述的方法有时掌握其中几条(采用排除法)就可轻易选出正确答案。但为了提升答题者文言文阅读答题的准确率,需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具体内容。
①阅读原文,了解大意
这是做断句题初始的一步。看到题目,第一就是通读断句,并且要放置到原文当中了解该句在整篇文言文中的位置,这是在对通篇文章领会的情况下,最快速掌握句意的方法。在清楚了文章的文体、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思想倾向下就能把握住断句的一个基本方向。另外,句子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生僻字,可以通过几个字作为突破口,在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翻译,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段与句子的意思。
②依据对话,找准定位
一个是找到对应的“说话”词语,如常见的“曰”“云”“言”“谓”等。在这些词的后面一般是要断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说话人的话语中还会引用他人的话语,这就需要在确定了一个“说话式”的句读之后,答题者还需要再次查看“说话内容”中是否还有要断的语句。
另一个是双方之间的对话,如常见的形式有“(某人)曰(某人)曰”“曰(内容)曰(内容)”等。这需要答题者了解对话的形式,并依据述说内容进行断隔,尤其是在后一个对话的格式中,可能会出现对话人和“曰”字的省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掌握以下的方法加以辅助了。
③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
名词和代词在句子的成分中,一般充当的是主语和宾语。在断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地名、人名(前面全称,后面就会简称)、官职、事物名和朝代名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便可使答题者确定他们的成分是主语(在它的前面断开),还是宾语(在它的后面断开)。依据名词和代词,答题者也可以确定在断开的部分之间是否出现了多余的成分,从而利于判断。
动词普遍作谓语,一般情况下,它的前后是不会断开的。但是如果没有宾语,它的后面就需要断开。
④圈出虚词,判定句读
虚词在古人的文章写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虚词虽然不能独立地成为句子,它需要搭配实词组成正确的语法结构。但是虚词的辅助作用却为文章增色不少。虚词包含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象声词六大类。我们常见的“……者……也”(判断句)、“为……所……”(被动句)这样的句式就是依靠虚词成立的。常见的虚词包括: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呜呼、噫等。这些词的出现可以帮助答题者尽快确立句子的断点。例如,句末较为常见的虚词就有:也、耳、矣、焉、乎、哉、耶等。作为句末的语气词,这些虚词起到了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虚词是出现在句首的,如盖、夫、然则、是故等。这些虚词的出现是较为典型的断句标志。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虚词是连用在一起
的。如孟子的“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其中的“而已矣”就是多个虚词的连用。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结合句子的成分结构和常见虚词分布作为参考进行句读的。综上来看,虚词的出现是断句的一大亮点,这需要答题者深入了解虚词的具体用法与词义,对虚词的意义了解也牵涉到虚词词义的考查。因此,这一块儿的掌握需要答题者结合具体虚词加深了解。
⑤通过修辞和句式结构,确定句读
答题者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会注意到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例如四六句的分布。或者也会找到对偶、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内容会帮助答题者对接下来的断句进行一个初步判定。例如,四六句的出现加上断句在通篇文章所出现的位置可以帮助答题者感知断句的划分。如果加上对内容的初步了解,答题者就可通过阅读的语感和内容的理解来判断出具体的断句位置。
对偶和排比修辞手法的出现会使得句式结构整齐,从而能够帮助答题者确立断点位置。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样的句式就是典型的一一相对。同样的,这样的句式也适用于排比句式。
当然,断句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考虑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等短语的结构形式进行断隔,也可以通过语感,也就是“熟能生巧”式的阅读加以强化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上述的方法,需要答题者勤练习、肯思考才能熟记于心,对于实词、虚词的掌握更是文言文知识的重点。因此,断句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对方法的掌握,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对实词、虚词、语法结构的熟悉和运用。希望这些方法能对答题者的断句起到一定的帮助。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一)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就读学校(限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或居住证申领地在山东省的中国公民。
(二)符合相应的学历条件和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2.符合上述相应学历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3年级及以上专科、本科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其中,初中入学的“3+4”本科生、“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专科生的年级按转段高等教育后即注册高等教育学籍后起算。其他在读生不能报考。
(三)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的其他条件,如思想品德、身体条件(详见《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实施办法》(鲁教人字〔2001〕22号印发)等有关要求和体检标准)、普通话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四)丧失教师资格人员,不得报名参加考试;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师资格条例》处以1-3年暂停参加考试的人员,处罚期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五)港澳台居民报考教师资格有关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犯罪记录,思想品德良好。
2.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我省学习、工作或居住,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五年有效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3.符合本公告规定的学历、身体条件等要求。
4.符合相应学历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可凭在校学籍证明报考,其他在读生不能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