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黄飞

《古瓷器》教案

一、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阅读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情。

三、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鉴赏“兰姆式”随笔的特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曾经有人认为,读兰姆的散文,“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灵,活跃思想,丰富感情,振奋精神,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兰姆的散文《古瓷器》吧。

二、字词积累,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抹抹桌子(mā)

抹墙(mò)

抹上一笔深蓝的色彩(mǒ)翘翘尾巴(qiào)

翘首(qiáo)

模模样(mú)

模仿(mó)劲疾风劲草(jìng)

鼓足干劲(jìn)

削削减(xuē)

削面(xiāo)校校勘(jiào)

校刊(xiào)

三、文体知识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中国从宋代起,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解放后,随笔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近似。国际随笔、市场随笔、思想随笔、语文随笔皆属此类。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四、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古瓷器”?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的思路如何?

明确:文中第1—7段以及最后一段写到“古瓷器”,文中首尾部分都写了“古瓷器”,这样安排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特点,我们很快了解了文章思路:古瓷器——回忆——古瓷器。

五、品读有关回忆部分的语段。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从前生活的例子。

2?姐姐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1?文中分别举了买书、买画、旅行、看戏、年终算账等例子。

2?在姐姐的眼里,从前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留恋从前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显得寡淡。

六、课外作业。

找出文中的哲理性的句子并加以感悟。

第二课时

一、阅读与理解。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这一段分析总结了勃莉吉特的话,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文中提到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因此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欣赏古瓷器吧。这一结尾升华了主题,同时与开头部分照应。

二、拓展与应用。

小组讨论。

在文中找出姐弟俩具体而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句子,选择最能引起你共鸣的一两句与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注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三、比较阅读,鉴赏“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结合“相关链接”中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明确:兰姆的随笔语言流畅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轶闻,句式灵活。在表现手法上,抒情、议论、叙事、描写、想象、引经据典、比喻……各种笔法错综杂用。他对现实充满了一种悲凉的观照,他以含泪的微笑视待那种种辛酸,以幽婉明切的嘲讽视待那形形种种的不平,展示独特的幽默风格。

《古瓷器》知识点

一.教学内容:

《古瓷器》《娓娓与喋喋》

二.学习目标

品读文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思考人生。品味作者语言的特色,掌握随笔和小品文的创作特点。继续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

三. 知识归纳总结

1. 词语积累

《古瓷器》

章法 飘浮 荒唐 扭捏 笼罩 奢侈 害臊 寒碜 嘟囔 古董 糨糊 粘补 淳朴 抱歉 晌午 推测 厚道 鳟鱼 别墅 待遇 填补 狭窄 款待 廉价 匮乏 算账 糊涂 耷拉 折中 脾气 踌躇 宽裕 倘若 蓬勃 蓦地 滑稽 娉婷 彬彬有礼 赏心悦目 绞尽脑汁 大包大揽 一厢情愿 同甘共苦 相依为命 津津乐道 弱不禁风

《娓娓与喋喋》

参禅 避免 悬殊 健谈 共鸣 默契 脉脉 迄今 侃侃 睽睽 便捷 坐庄 愕然 良宵 熟稔 攀谈 恳谈 冤枉 起码 郑重 肺腑 射程 效率 闲逸 噪音 清雅 咖啡 芳邻 促膝 可遇而不可求 随声附和 哄堂大笑 就地取材 遇人不淑 赏心乐事 交头接耳 酸甜苦辣

2. 关于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随笔的分类: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①记叙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

《古瓷器》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寒碜(chān) 害臊(sào) 闪烁(shuò) 津津乐道(jīn)

B.别墅(shù) 豌豆(wān) 匮乏(kuì) 弱不禁风(jìn)

C.斟酒(zhēn) 折中(zhé) 踌躇(chú) 滔滔不绝(tāo)

D.听差(chāi) 填塞(sè) 娉婷(pīng) 绞尽脑汁(jiǎo)

解析:本题考查形声字、多音字的字音,属于识记类。A.“寒碜”的“碜”读作“chen”;B.“弱不禁风”的“禁”读作“jīn”;D.“填塞”的“塞”读作“sāi”。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的破折号不属于转换话题的一句是( )

A.这一件上,画着一位彬彬有礼的中国官员端着托盘向一位女士敬茶——二人相离有两英里之遥。

B.在远方——如果在他们这个小天地里,还能算得出远近的话——可以看到马、树、塔,歪歪斜斜,好像在跳着农村圆舞。

C.近几年来,我们的情况真是好转了,所以才有闲钱来买这一类赏心悦目的小玩意儿——话说到此处,突然袭来一阵感伤情绪,勃莉吉特把眉头皱了起来。

D.至于此刻,还是请你欣赏一下在这瓷器上蓝蓝的夏季别墅里这位娉娉婷婷、弱不禁风的娇小的夫人,以及这个样子滑稽的中国听差——他将一把足有床罩那么大的伞盖打在这位太太的头顶上。

解析: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最重要的两种用法:一是注释说明,一是转换话题。A句、C句与D句中的破折号均起转换话题的作用。所谓转换话题,是指一句话的意思还没说完,思路突然转变又另起话题,即中途改变叙述角度。只有B句中的破折号为注释说明。

答案:B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瓷器》一文主要通过兰姆和姐姐由古瓷器引起的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比较来表达作者的一种生活感悟。

B.随笔,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近似,产生于“五四”以后。

C.兰姆的随笔以伦敦的城市生活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有诗意的东西,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

D.兰姆善于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着面孔说笑话,有人称这为“一颗善良的心所发出的含泪的微笑”。

解析:本题考查对兰姆随笔的特点的把握,从文章体裁、课文主旨、写作手法到作品风格。B.据《辞海》解释,我国从宋代起,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如宋人洪迈有《容斋随笔》。而“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5题。

有一套棕红色的衣服,你一直穿在身上,破得露出了线,你的朋友们都骂你不知害臊,你还记得吗?——这么寒碜,全都是因为在那个深夜里,你从修道院花园的巴克书铺拖回来的那部对折版的博蒙特与弗莱彻戏剧集。你可记得:对这部书,咱们看在眼里,有好几个礼拜,才拿定主意要买,一个礼拜六晚上才最后下了决心,你从伊斯灵顿家里出门的时候已经快夜里十点,直担心时间太晚了——书铺的老头子嘟嘟囔囔地给你开了门,端着一支微光闪烁的小蜡烛,在他那些积满灰尘的宝贝书堆里找出了那部老古董——你把它往家里搬,可真费了劲儿,可是心里还想:哪怕它再重上一倍,也不嫌沉!——把书交给了我——然后,咱们动手检查书的完好程度——我说,到天亮再把散页修补修补吧,你心急,不肯等,我就拿出糨糊来,连夜粘粘补补——想想这些,穷人不也有自己的穷快乐吗?……当时,你那套墨绿色旧衣服,本来在四五个礼拜以前就破得不能再穿了,可是买那部对折古书花了十五个先令——这在那时候我们心目中是一笔不得了的大数——你心里过意不去,特意穿上破衣服,镇定一下自己的良心。

4.文中如何写买那部古书时兰姆的心态?

5.如何理解文中姐姐说的“穷人不也有自己的穷快乐吗”?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语段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看在眼里好几个礼拜才决心买书;②出门去买书时直担心时间太晚;③往家里搬书时很费劲,却觉得再重也不嫌沉;④不肯等到天亮,连夜修补破散书页;⑤因花费太多,穿破衣服镇定良心。

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参考答案:姐姐认为以前清贫的生活是快活的。为了买一样小小奢侈品,要先掂算钱的分量,真正值得买的东西才买;对于费尽心思买到手的东西格外珍惜,并且由衷地感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