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刘莉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一、单选题

1.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主张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3.“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4.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 ),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素质教育 B.法制教育 C.科学教育 D.创新教育

5.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这体现了( )教育理论。

A.远程学习 B.连锁学习 C.终身学习 D.观察学习

6.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

A.环境陶冶法 B.奖惩结合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7.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9.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10.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1.把教师自评和学校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了( )。

A.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B.评价内容的性

C.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D.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12.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围绕问题展开,这是( )特点。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分析学习 D.接受学习

13.学生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道德修养水平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4.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宋宝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宋宝学习的活动,该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6.当其他同学向杨颖求助时,即使她再忙,也不会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人才是好人,否则就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杨颖道德发展处于( )。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17.人的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下列属于抑郁质类型的表现为( )。

A.外部表现强烈,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

B.情绪反应迅速,表现明显,但易变,不够有力

C.能自我控制,不暴露内心体验

D.情绪反应极慢又不表露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却强烈深刻,持续久

18.小寒记英语单词比较吃力,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好玩的单词记忆法,例如pest,发音“拍死他”,词义“害虫”;ambition发音“俺必胜”,词义“雄心、野心”,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20.周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

A.从众阶段 B.服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21.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辨析题

1.教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

2.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智力开发无需特别训练,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异曲同工。

4.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三、简答题

1.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简述中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治疗方法。

4.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李芳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1)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芳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可以给李芳提出哪些学习建议?

2.材料: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问题: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

(2)请对材料中教师的反思行为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DCBAC

6-10:ACBCD

11-15:ABDCB

16-21:CDABAC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灭亡而灭亡。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国家,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国家灭亡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灭亡,故题干说法错误。

2.【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早在十八世纪,以英国教育家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派就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只要记忆力、思考力发展起来了,学生学习任何其他的事物就会很便利。所以,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知识的传授则无关紧要。但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质教育派则认为,教学应追求实质的目的,也就是着重于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题干描述为实质教育论的观点。

3.【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学习理论上,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者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但是二者的观点又有所不同: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人学习的主动性;奥苏贝尔强调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题干混淆了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概念,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形式。

讲授法的优点:对教师而言,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在传递什么、传递多少以及怎样传递上,教师有较大自主性;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讲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

讲授法的缺点: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参考答案】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做焦虑品质。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条件

报考对象及条件

(一)报考对象

1.申请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有青海省户籍,或是青海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学生,或是已在我省办理居住证(居住证须在有效期内,不含暂住证或暂住证明、居住证明等,下同)的外省户籍人员。

2.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国务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师厅〔2020〕1号)精神,自2020年起,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3.参加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藏语文学科考试的考生范围为:本省普通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专业三年级及以上本专科在校学生或在读研究生;具有普通高等学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本专科、研究生学历,且具有本省户籍或居住证的考生。

4.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精神,采取自愿原则,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并取得《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也可自行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二)内地(大陆)居民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学历及相关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学生(本科三年级及以上,专科三年级,3+2毕业学年),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2.港澳台居民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有效证件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3.港澳台居民可申请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4.港澳台居民申请教师资格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5.港澳台居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提交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开具;

6.港澳台居民申请教师资格,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相应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

7.港澳台居民持港澳居民居住证可在内地(大陆)居住所在地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港澳居民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可在内地(大陆)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考试所在地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8.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其他条件、程序和提交材料与内地(大陆)申请人相同。在内地(大陆)就读师范专业的港澳台居民执行就读省份相应师范生政策。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要点合集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如,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

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

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相关的例子: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如,个体的身体先成熟,心理后成熟。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相关古文: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强调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觉听觉十分灵敏。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相关古文:长善救失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所以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