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马振华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 )。

A.文化选择功能 B.文化传承功能

C.文化交流功能 D.文化创新功能

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的文化功能,考查对于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教育对文化的这种传承不是“复印式”的,而是选择性的。故A选项为正确答案。

B选项,文化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所以,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故B选项排除。

C选项,在全球化进程中,现代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教育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选择的文化输入,而且受教育者是年轻一代,更易吸收和接受新的文化,这种输入不仅定向,而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更易于将特定文化输入并再生。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者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素材,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教育原理和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2)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D选项排除。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择A选项。

2.教师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各种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主要反映了( )。

A.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和目的的全面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教育力量的多元性影响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并不断地研究、提高。故A选项排除。

B选项,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和目的的全面性。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故B选项排除。

C选项,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各异。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教育力量的多元性影响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虽然以个体劳动为主,但是要在学生身上形成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各种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故D选项为正确选项。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D选项。

3.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来划分,教师与学生的经验是属于( )。

A.隐性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

C.素材性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程资源的类型,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经验、感受、困惑、意见等等。故A选项正确。

B选项,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活动等。故B选项排除。

C选项,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还有对于课程本质的认识状况等。故D选项排除。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择A选项。

4.在英语国家,“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 )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A.朱熹 B.斯宾塞 C.博比特 D.孔颖达

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程的内涵,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故A选项排除。

B选项,在英语国家,“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

C选项,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课程》,标志着课程已经从教育理论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故C选项排除。

D选项,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故D选项排除。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B选项。

5.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从理论上论证其必要性。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的五种课程,这属于( )。

A.正式的课程 B.领悟的课程 C.理想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古德莱德的课程归纳,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题干中,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故A选项排除。

B选项,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学者将这种由教师重构后的课程称做“师定课程”。故B选项排除。

C选项,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如现在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从理论上论证其必要性,就属于理想的课程。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

D选项,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识别这种课程的方式包括学生问卷、交谈,以及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来推断。故D选项排除。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C选项。

6.我国最早的学科课程是( )。

A.四书 B.七艺 C.六艺 D.五经

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考查对于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四书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故A选项排除。

B选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艺”是西方最早的学科课程。故B选项排除。

C选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我国最早的学科课程。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

D选项,五经指《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故D选项排除。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C选项。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报考教师资格面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成绩条件

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成绩均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考生,可报名参加本次面试。

(二)身份条件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即可:

1.具有黑龙江省户籍的社会人员。

2.持有黑龙江省有效期内居住证的社会人员。

3.符合下列条件的黑龙江省内高校在校生。

①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三年级(含)以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升本”须在其升入本科一年级及其以上年级);

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三年级(含)以上(“五年一贯制”、“3+2中高职贯通”须在其高职学习的最后一年);

③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任意年级。

学习形式非“普通全日制”,在读年级非上述范围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符合报考条件。

4.在我省学习、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在我省参加考试。

5.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5号)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三)学历条件

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以下学历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报考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考试。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作文写作要点

在整理素材的时候,大家切记不要只是听别人讲故事,一定要注意,对一个素材最起码的尊重是要把这个人物的百度百科看完,再配上几个典型的新闻报道,这样才能让一个素材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人物在脑子里越真实,越全方位,你对他她的熟悉程度达到像是邻家姐姐或是哥哥的程度,考试的时候才能想起来。换句话说,一个成功的人物,我们考试常用的那些中心论点所强调的品质一定是都具备的,缺了任何一样都不可能成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一个素材特别了解的话,基本上可以运用在95%左右的作为中公,就看故事怎么讲了。假设我们想一下中国女排的成功缺少了奋斗、目标、终身学习、乐观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样的因为我们考的是教师的岗位,所以我们多积累一些关于感动中国的教师或是教书育人楷模等类似的人物,是多看几个,找几个你最喜欢的老师记下来。接下来我们就用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老师的例子来给大家说说如何以一敌百的积累素材。

一生只为一事来——支月英

【人物简介】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感动中国颁奖)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理论名言】

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适用论证主题:教育公平,师爱

看到山里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最后走出大山,拥有自己的人生,我无悔自己的选择。

适用论证主题:坚持,奉献

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

适用论证主题:感恩

【适用主题】

1.坚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2.终身学习,创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3.乐观积极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4.爱岗敬业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5.教书育人

由于支月英刻苦钻研,教学点学生成绩综合评估每次都在全镇前列,组织上任命她为泥洋小学校长,兼管两个村小教学。为提高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支月英带着同事走门串户,给孩子家长反复做工作,当年学校的“三率”就达到99.5%。为提高教学质量,她努力自学、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认真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学生们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

关于这样的素材网上还有很多,大家需要做到的就是以下三点1.全面熟悉人物故事。2.自己整理相关能用的主题。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即可,不需要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