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真名不详,因其曾受膑刑,故称孙膑。
据记载,青年时代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王的宠信,被任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到魏国后成为自己的对手,于是决定设计陷害孙膑。不及,庞涓派人上山以同朝为官为由,劝孙膑赴魏。
孙膑不知是计,欣然允诺。不料一到魏国,便落入了庞涓的圈套,魏惠王听信庞涓的谗言,无端处孙膑以膑刑,挖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之终生残废。按照当时的惯例,刑徒是不能为官的。庞涓试图以此来断送孙膑的政治前途,消除一个潜在的对手。
孙膑身处逆境,却显示出卓越的智慧,他佯装自悔,并设计归齐,得到大将田忌赏识,又通过聪明的“田忌赛马”,显示出惊人的才华,得到了齐威王的器重,并被任为齐国的军师,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兵伐赵,兵围邯郸。邯郸在久围之下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的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到达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没,庞涓仅以身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十二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个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的`“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韩魏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躯魏境,兵锋直指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团,调十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的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地引兵东撤。一路上,他令军队逐步减灶,造成为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虏了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到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这部兵书提出来诸多深刻的见解,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他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孙膑兵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它是战国时期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军事理论著作。
在战争观上,它强调战争服从于政治,依赖于经济。认为强兵之急在于富国,只有国富兵强民安,才能战胜而强立。既反对贪图垂衣而治的幻想,又反对穷兵黩武,强调积极备战,事备而后动。
在军队建设上,认为“间于天地之间,莫责于人”,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强兵的关键所在,强调治军不但要信赏明罚,令行禁止,还要对十卒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包括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军队的全面素质。
在战争指导上,系统的提出了以“道”制胜的观点,这里的“道”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战争规律。《孙子兵法》提出了“战道”的概念,含义基本相同,但却没有展开论述。孙膑则对“道”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道,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件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这就是说,“道”的内容包括天时、地利、民心、士气、敌情、战法和战机等多方面内容。战争指导者掌握了“道”,便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作战指导上,提出了“必攻不守”的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孙子的虚实理论,在《孙膑兵法》中,与“必攻不守”意思相近的命题是“批亢捣虚”,“亢”的本意是喉咙,引申为要害,所谓“批亢捣虚”,就是就是攻击敌人的要害且薄弱关节点,这与吴子“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有异曲同工之妙。孙膑的认识还不止于此,在与田忌对话时,对于田忌提出的“赏、罚、权、势、谋、诈”,孙膑认为这些“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而兵之急者,则在于“必攻不守”。也就是说,攻虚击弱乃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也是作战理论的核心内容。
千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无感慨地说,“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这无疑丰富了孙子的虚实理论。
为纪念这位兵学亚圣,鄄城县的孙老家村建有孙膑家祠和孙膑纪念馆。孙氏祠堂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道光年间重修。祠堂3间,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古朴典雅,颇具民族传统风格。
祠堂内设有神龛,正中供奉着孙膑的雕像,神龛两傍陈列着孙膑后人的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孙氏分支概况,此处为孙氏族人缅怀先辈的场所。
纪念馆中的膑公纪念碑及当代百余位将军题写之碑林,也颇具风采。
在菏泽鄄城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宋楼乡境内,有孙膑纪念区,园林旅游区,旅游城入口是一座大桥,横卧在向阳河上。跨过大桥是一座四柱三门三楼式仿古牌楼,为旅游城的大门,门前点缀着一对石狮,大门两旁各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六角亭,与牌楼交相辉映,气势宏伟,气派大方。进入大门便为广场,广场中央建有一巨型九龙壁,孙膑纪念馆主体工程——孙膑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