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文化
以张艺谋导演拍摄的《一个都不能少》为例,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了一部伪纪录片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的影片,但从中流露出一份真切和力量。
纪录片式的风格统领了整部影片的美学,非职业演员、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贫困的山村小学,这里面毫不掩饰的在追求一种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不少人。影片里人物在陌生环境——城市的遭遇,成为影片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奖的重要原因。看完这部片子大家都会发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两种文化的不同,让人不得不思考电影中表达的是什么。
文化可以是故事的起点,也可以是丰富故事的方式,我们可以来聊一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个年轻人简单的相爱了,但是他们发现自己的家族之间有着战争,相互阻拦着两人相爱。两个家族之间一系列发生的事情成为了他们的内部文化,那就是两个家族的人相互之间不能相爱,所以在设置电影中故事的时候,观众也要去学当时的文化,那是故事的起点。
任何一部优秀影片没有文化的承载,就如同缺少了灵魂,推广文化传承的工作也是每一个电影创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中视金诺希望与更多电影同行一同为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电影中的文化
社会文化,其中包含了一个小型的区域内的或者是一群人所有的传统、机制、艺术、神话和信赖的特质等等。
在多元化的国家中,多种文化在同一个国家中共同存在,这最主要表现在美国;而在同质化的国家,如日本,种族都为一种,常常单一的文化会成为主导。
将文化的特质进行这样的归类大多是正确的,但同时也会导致刻板印象的产生。
如日本电影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保守的意识形态,社会整体高举着父权主义、家庭价值,强调集体的智慧,追求极致简洁和含蓄,并且喜欢像同质化的社会妥协。
其中最为著名的日本导演就是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其电影《秋刀鱼之味》和《晚春》都表现出对个人主义的极度蔑视,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导演小林正树和成濑巳喜男的作品《人间的条件》三部曲更以极端的方式呈现出对个人主义荒谬的自大和骄气的蔑视。
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电影,其总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对抗着社会和世界,将弱者强化,将不服从浪漫化,将叛徒正义化,强调个人的暴力和极端行为。
这些表现出来的特性可以从类型片中看出(警匪片、动作片、西部片等等),同时,美国类型片对待性的态度加深了这种对于美国文化的刻板印象——无视规则,耽于情爱,凡事追求将就和过度的浪漫化。
感受体验电影文化
4月28日,和平里第一小学一年级全体师生走进中国影视大乐园,感受体验电影中的文化和技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们走进中国影视大乐园感受电影文化,各个班分别进行了道具课、动画配音、表演舞台剧、观看全息影片等课程,初步了解了电影的知识,体验学科知识在电影中的应用,了解了平时接触不到的电影知识、丰富的电影文化和创意文化内涵,以影视节目为载体,向学生们揭开电影制作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充分感受影视的特效效果与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