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关注邯郸历史上的地震信息,本文北文网帮大家整理了关于邯郸历史上地震记录、邯郸地震带分布的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虽然九寨沟距离邯郸超过1000公里,但仍然有高层楼房住户表示有震感袭人。尽管近年来邯郸未受地震袭扰,但历史上却也曾多发,大邯小郸工作室特意为大家整理了邯郸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灾害,借以启示大家,地震从未远去,生命值得敬畏!
邯郸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辖区内有多条地震断裂带,其中大名--磁县断裂带和太行山前断裂带在境内交汇,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有关资料和历史记载,自汉永元七年(95年)有文字记载起至1949年,全境发生强烈有感以上地震共计89次。其中造成破坏的地震有5次,分别是: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十月(953年11月),大名发生4.7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6.3°、东经115.1°,震中烈度为6度。据史料记载:"魏、邢、洺地震,累日十余度,邺都宫署内尤甚,屋瓦皆堕。"
元仁宗延佑元年八月二十六日(1314年10月5日),涉县发生6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6.6°、东经113.8°,震中烈度为8度。据《涉县志》记载:"元延佑元年(1314年)八月地震,坏民舍,压死362人。"清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三日(1708年10月26日),永年发生5.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6.7°、东经114.7°,震中烈度为7度。
汉代至明代地震灾害一览
《永年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三日,永年发生5.5级地震,此后,地屡震,十余日乃止,坏民庐无算,倒城垛数十处。"
明清时期地震灾害一览
清道光十年闰四月二十二日(1830年6月12日),磁县至彭城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6.4°、东经114.2°,震中烈度:10度。此次地震造成5485人死亡,20余万间房屋倒塌。共波及6省140个县,最远的破坏记录点为河南省的渑池,距震中约300公里,破坏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最远的有感记录点为南京市,距震中600余公里,有感范围约65万平方公里,是邯郸辖区历史上灾情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
清光绪十五年九月(1889年9月25日-10月23日),大名发生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6.3°、东经115.1°,震中烈度为6度。据《大名县志》记载:"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九月,大名地震,坏房舍。"
华北地区有着两个相对活跃的地震带,一是华北(河北)平原地震带,是从南边的邯郸往北一直到唐山,另一为燕山渤海地震带,从西北地区的张家口一直延伸到东南的渤海湾地区。
这两个地震带共同的特点就是,地下均有较大断裂层经过。值得一提的是,导致24万多人死亡、16多万人伤残的唐山大地震,其下正是上述两大断裂带的交汇处。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北地区成为继西部(新疆、西藏、云南、四川)之后,全国第二个比较活跃地震区域。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1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2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
第3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三、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