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原文及教案

黄飞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哄()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旨在培养孩子们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品质。这是我作为实习教师讲的第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流畅的将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下来,也能够较好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意外”,能够利用这些“小意外”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这一点做得相对较好,也是值得我继续发扬的。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第一,从整堂课来看,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第一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第二课时又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二,指导朗读不到位,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时候,要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案中设计的一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实现,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主要还是由于对教案把握不够透彻所致。

  第四,课件中出现多处小错误,且未能及时板书。这些问题都是我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要深入理解课标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