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小小的》教案

李盛

  《大大的,小小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大和小的关系并懂得区分。

  2、学习运用“小小的xx,大大的xx”说话。

  3、激发幼儿学习新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演示贴图一张

  2、大书《小小的和大大的》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出示贴图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演示贴图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贴图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片的大小并说说哪个小?哪个大?

  3、引出大和小的式“小小的xx,大大的xx”

  二、与幼儿共同阅读大书

  1、导入语:“老师把这幅美丽的画变成了一本大书,想不想看呀?”

  2、出示大书封面,告诉幼儿这本书的名字并指图。

  3、逐页展示图画,引导幼儿阅读。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大和小的式。

  三、联系生活中的大小

  1、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大小说说什么是小小的?什么是大大的?

  2、引导幼儿说出小小的宝宝,大大的爸爸。

  3、展示大书的最后一页“小小的宝宝喜欢坐在爸爸的'肩上。”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看哪些是小小的、大大的?然后告诉给小朋友和老师。

  《大大的,小小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感知大和小的含义,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

  2、利用肢体语言感知表现“大”、“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大书、PPT课件、“大大的和小小的我”的作品图片、四种不同大小的呼啦圈、生活中的物品和小宝藏箱若干、大树、房子、草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入,回顾《大大的,小小的》的故事。

  1、播放“大大的和小小的我”的作品图片,以谈话的形式引入《大大的,小小的》的故事。

  教师: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看见这幅作品,你会想到哪个故事?

  2、翻阅大绘本,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

  边看绘本边讲述,引导幼儿回忆和说一说故事中宝宝和宝宝的物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回忆爸爸和宝宝的物品都有哪些,感知故事中物品的大小概念,为接下来的情景游戏做铺垫。)

  二、操作PPT感知体验理解同类物体大小的概念。

  1、郊游情景导入,幼儿在电子白板上操作感知故事中那些大大的物品是爸爸的,那些小小的物品是宝宝的。

  在建立已知绘本内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给爸爸和宝宝穿衣服》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寻找PPT中大大的和小小的物品给爸爸和宝宝匹配。教师引导幼儿用相应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

  教师:爸爸和宝宝要去郊游,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了,请小朋友帮忙,大大的什么东西是爸爸的,小小的什么东西是宝宝的。

  2、引导幼儿想想和说说生活中郊游需要的物品,幼儿再次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操作感知同类物体大小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绘本中物品的大小,建立经验后迁移到生活中的物品,再次操作感知同类物体大小的概念。)

  三、利用肢体语言和游戏感知、比较区分同类物体的不同大小。

  1、游戏《吹泡泡》,利用肢体语言表现感受大圈和小圈。

  玩法:郊游前,爸爸和宝宝邀请请幼儿听“吹泡泡”的音乐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小”,围大圆圈、缩成小圆圈,并同时会说出“大泡泡、小泡泡”。

  2、郊游路上,玩《过小河》游戏比较同类物体的不同大小。

  利用2组不同大小的的呼啦圈代替小河中的大小石头。

  玩法:每次过石头前,幼儿要先观察区分大石头和小石头。音乐起幼儿出发,音乐停时听教师口令迅速站到相应的圈内。(如:音乐停,教师说:大石头,幼儿就迅速站到大圈里。小石头,就站到小圈中。)

  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再换另一组大小不同的呼啦圈。游戏继续。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幼儿边听指令边亲身体验、感受同类物体相对比较的大小。)

  四、玩《宝臧》游戏,寻找比较生活中不同类物体的大小。

  1、在郊游场景中,幼儿到大树、草地等场地中去寻找2个大小的物体。

  玩法:每名幼儿分别找一个大宝藏和一个小宝臧装到自己的宝箱里。

  2、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寻找到的大小宝藏。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物体,进行2个相对比较能区分出物体的大与小。)

  五、总结教师小结:今天郊游找到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物品,回到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那些东西是大大的,哪些东西是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