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教案

秦风学

  初中化学说课教案(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第七单元内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这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我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

  2.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3.讲解法。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二)教学用具: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我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准备一瓶碳酸饮料,打开饮料瓶盖,会有气泡出现,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应用这种气体?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实验探究

  1.发现问题

  通过实例引出问题:2000年文昌市锦山镇有一户人家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时,请来了两位民工,结果在清理过程中,第一位民工进去后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见状马上进去,结果也不省人事;户主见状也进去,结果三人都死在井里。同学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人死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其可能原因。教师进行总结归纳:CO2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为什么又离不开CO2呢?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逐步让学生养成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时量变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2.提出假设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内容为:根据碳酸饮料的气泡及上述实例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出假设和推断。

  3.实验求证

  每个实验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补充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随处可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参照下图进行演示实验,并提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也不支持燃烧。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烧。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溶解性。请学生参照书上114页图6-13,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往醋酸、盐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指导学生取刚才可乐瓶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展示方案。(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课件展示课本实验6-6.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

  学生继续分组实验探究:将实验7中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4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学生得出结论--CO2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

  4.得出结论

  由以上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应用

  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课件展示,增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以新的形式巩固了新课内容,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布置作业

  1. 课本119页-120页,第1题(①、②、④、⑥、⑦、⑨)

  第3、4、7、9题

  2. 举例说明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不能也不支持燃烧

  2.溶于水

  3.与水发生反应

  初中化学说课教案(二):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用谈话法与讲解法。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1页相关内容,对于化学式的'定义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以H2O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化学式的意义,教师进行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得出化学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进行指导并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为化学价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不是这个数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引导学生看课本83页 表4-6“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针对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问题如下:

  (1)化合价有几种?是哪几种?(让学生明白元素化合价有下负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多少价?氢元素通常显几价?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多少?

  (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在此基础上,组织两个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评出“记忆之星”;活动二:让学生编写能帮助记忆的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活动结束后,展示同学们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通过活动,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之后,应用化合价来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练习如下: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价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练习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读作二氧化碳。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引导学生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相对质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关内容。由于计算比较简单,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纠正错误。

  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完成之后,可让学生传看几种商品(如医药、化学试剂、洗涤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