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 勃 (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 什么事?
韩 勃 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 (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 勃 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 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 勃 是!
教学思路: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广博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和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抵触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考虑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誊写词语、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光明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说明。下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势力,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
(2)“和”是什么意思?
(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
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 全班交流:
(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
(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
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和”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
2. 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3. 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4. 全班共同学习
(1)“颇”读pō,不读pó;
(2)书写“璧”时,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
(3)书写“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
(4)胆怯:胆小。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
5. 摘抄三个词语
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
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 学习完璧归赵
(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
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
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
③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
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
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
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
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
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 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4.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1.提出有价值问题。
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
① 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
② 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
③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
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五、自学第三段。
1、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六、总结。
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1)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
(2)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板书设计:
将相和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两个人物: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廉颇—知过改过主动认错
共有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
1、检查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练习排演小话剧。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同桌相互订正。
2、展示评价学生书写,并复习改进提高。
3、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战国时代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二、领悟表达方法,仿写。
1、回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看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精神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这些描写给你什么启发?
(2)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感悟写法。
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
2、学以致用,完成写话。
(1)激发兴趣,提出训练要求。
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进行细致地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有深入地了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仿照这种写法用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2)学生完成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写话,集体评议修改。
三、排练小话剧。
1、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先让学生读好剧中人物各自说的话,再琢磨怎样把这些话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排演小话剧。让学生自由结合,练习排演,再指名表演。
四、课堂总结。
1、交流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说说自己以后怎样运用于习作。
2、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议总结。
五、作业:
阅读历史故事《将相和》。
六、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勇于认错 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宽容大度 (语言 动作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