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活动准备: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最大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己的想法。
老师: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一、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引导学生珍惜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3、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调查走访,查阅资料。
2、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分小组搜集并整理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吗?(分小组汇报成果并补充)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学生分组交流)
(三)活动二: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
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
(四) 活动三:端午话习俗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
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课件展示: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4、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
种琳琅满目。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你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
(五)活动四:端午颂诗词
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呢?(学生交流分享)
(六)活动五: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端午节你打算怎么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计划。)
五、教师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我们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最后老师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传统文化课,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小一班教室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2、制作端午节习俗ppt
3、各种形状的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端午由来
1、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讲解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二、讲讲端午习俗
1、请孩子猜猜端午节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观看ppt
3、小结:
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说说自己吃过哪些粽子?
2、孩子品尝各种粽子,并请孩子说说你吃到的粽子有哪些馅,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3、小结:粽子的品种很多,各种粽子好吃营养又好。
四、演演端午节目
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观察反思: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五(3)教室
四、活动时间:20xx年6月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经验
1、追逐目标和集体协调地躲闪。
2、遵守游戏规则,养成规则意识。
3、萌发幼儿对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材料
活动场地
玩法
6到10人一组,将幼儿分成2—3组进行游戏。
参加者选一人做龙头,一人做捉龙尾者。其余人一个接一个地拉任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就是龙尾。
龙头与捉龙尾者对话
捉者:我要吃龙头龙头:龙头有角
捉者:我要吃龙中龙头:中间有刺
捉者:我要吃龙尾龙头:一拖拖你下水
对话一完,捉龙尾者便两边移动跑,寻找捉住龙尾的机会。龙头千方百计地挡住捉龙尾者,龙身龙尾一串人跟着龙头移动跑,以防被捉住。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果做龙尾的被捉住了,便自动退下,另一名在最后的自然成为龙尾。
规则
1、必须对话结束才可以捉龙尾。
2、龙神不能脱节,脱节幼儿自动退下。
建议
1、游戏前可引导幼儿学习对话。
3、游戏熟练后,可创新玩法,即龙头看到龙尾跑不动了,就原地蹲下,后面的龙身和龙尾一起蹲下。捉龙属者看到龙尾蹲下了,就不能再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