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

李盛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评析: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2、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三、结束部分

  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2、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三、结束部分

  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4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铺路》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5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铺路》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铺路教案6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 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 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 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 ,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活动反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 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 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 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

  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 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 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