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同桌读、集体读、师生共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渔夫宁可( ),也要( )。”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便纷纷举起。有的说:“渔夫宁可今后更加早出晚归,吃苦受冻,也要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在课后安排的练笔:续写《穷人》,只提示学生不要改变课文背景----穷,不要改变人物的品质-----善良。要采用人物对话、心理、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优秀品质。但在写作方法上指导的太少,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仍然不会写,无话可写。
2、在本节课,因为课前准备得不是很充分,缺少自信,导致本人上课时不在状态,紧张,不能注意集中地听学生回答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评价或小结,还有说错话现象。
反思本节课,今后在教学上要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一定要先吃透教材,多备课,多听课,抓准知识点,准确把握重难点,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自信满满的上课。
2、在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方面,要下足功夫,多请教有经验老师,多听他们的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自然段。
6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设计理念】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中心段。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通过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法】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教师评价。
(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并从中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出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它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讨论交流,自行解决。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发想象
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学生针对“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谈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从而体会出桑娜这个人善良的本性。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课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短话有什么特点。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感受,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都有什么变化。[进行朗读训练——省略号的读法]
让学生想象补充五个省略号的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这位文学巨匠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
2、出示课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通过对“熬”进行换词练习,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桑娜一家岁月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师生互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时让学生想象穷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认识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朗读重点部分,深入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课前我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谁能说一下,这课写到了哪些穷人,他们的穷表现在哪里?课文中除了写他们的穷,还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重点朗读
1、桑娜抱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
2、但当她抱走孩子后,又觉得忐忑不安,如何理解桑娜矛盾的心情呢?请大家默读8~11节,在文中画出描写桑娜复杂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⑴ 投影示第9节。指名读这段话。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句中的每个省略号都表示桑娜在思索着,看这里(师读至第一个省略号),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想些什么?
⑵ 余下的4个省略号交给同学们,你觉得桑娜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
⑶ 经过我们这样设身处地地替桑娜着想,你发现桑娜心情有什么变化?
⑷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桑娜复杂心理变化呢?比赛读,师范读。
⑸ 小节: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西蒙的孩子是那么可怜,对丈夫的热爱和对落难人的同情使桑娜产生了矛盾的性情。但桑娜出于一种善良的本能,还是毫不犹豫的把两个孤儿抱回了家。
三、总结
桑娜和渔夫尽管是名符其实的穷人,但他们的什么不穷?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分角色朗读
1、渔夫回来了,桑娜怎样对他说的?渔夫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部分交给大家自学!向你推荐刚才的理解方法(投影示)。
⑴ 自己读。设身处地地替人物着想,体会他们的心情。
⑵ 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读出你对文字的理解。
2、汇报朗读。
二、谈读书感受,续编《穷人》故事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变成一家九口,他们将怎样生活,结局怎样?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
先自己构思准备,再进行交流。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
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⑴ 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⑶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⑷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穷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教学反思】
真正的语文课堂,不受标签式“结论”的束缚,不受引人入彀而又无关宏旨的“问题”的纠缠,不受预定“程式”的干扰,它应该是学生轻松自由、情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的乐园。而语文学习的过程,应如行云流水,充满着理解的愉悦、顿悟的惊喜和创造的欢乐,闪烁出迷人的个性光彩。
遗憾的是,时下不少语文课拘谨有余,洒脱不足;“牵牛式”的微观提问有余,“开放式”的宏观设计不足;“自以为是”式的课文剖析有余,“举一反三”式的能力训练不足。坐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看得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得到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下,“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在看似热闹实则沉闷的气氛中,教师怀抱着教材与教参,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在教师早已划定的“窄窄的小道”上亦步亦趋。这样的课堂,教师放不开手脚,学生也放不开手脚,可谓“门窗紧闭”、“春风不度”。长此以往,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减退,主体意识淡化,成为了“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的被动学习者,语文课的生机与活力,从何而来?
不少语文老师教了几十年语文,到头来越教越不知道如何教;不少学生学了七八年语文,越学越不知道怎么学。语文,似乎是一门玄妙莫测的学问。倒是有些自学成才的文学青年,没有受过多少正八经的“语文训练”,他们却从语文自学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笔者这么说,无意于否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成绩,更不是否定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笔者只是认为,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受到了太多理念的约束,从大面积看,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发挥不够,学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给语文课“松绑”已经刻不容缓!
给语文课“松绑”,关键是思想“松绑”。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语文教材,设计语文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只有彻底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樊篱,语文课才会清风拂面,生机勃勃。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悟、理解、积累、运用,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未被唤醒,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将收效甚微。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人读它,所感所悟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即使教师对课文阐幽发微,分析得摇头晃脑,头头是道,学生未必能感同身受。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准确洞察他们的学习心理,研究他们的学习规律,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前提。《穷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整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出教师科学的学生观和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
给语文课“松绑”,教师要跳出“烦琐哲学”的怪圈,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删繁就简”。很多认真的教师,出于一片好心,将课本、教参中提到的观点和自已的阅读所得全变成课堂提问,上课时生怕遗漏了哪个“问题”,一篇好端端的文章被这些“问题”弄得去离破碎,而目全非。语文课充斥着全无用处的一问一答,学生哪还有活动的时空?《穷人》这堂课,找不到这类提问,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开拓思维空间,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譬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质疑,就自己受感动的地方谈体会,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揣摩桑娜的内心活动,续写故事等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
给语文课“松绑”,教师还得讲究教学艺术。学生“动”起来,并不是让教师“闲”下来。没有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没有巧妙的课堂调控,没有对教学的短期目标的长远目标的独到领悟,没有对语文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学生是不可能“动”起来的。譬如,教《穷人》一课的词语时,教师不是机械地让学生看和记,而是采用引读的方法,这就是教学艺术的表现。在具体的导读过程中,这样富有艺术性的地方就更多了,留给读者去慢慢咀嚼。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结合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穷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字词,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享受小组合作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课文,在书中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品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
4有感情的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分析桑娜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崇高品德。
现在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设计意图:体会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读完本段内容,从中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并归纳整理。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出现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采用小组间角色朗读等形式展开自学。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要求。】
3学生准备交流。
(和小组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体会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汇报展示。
(学生个性化表达,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
6练习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1读读最后一部分,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渔夫的高尚品德。】
2指导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和善良。)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两人的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3出示文中的重点句。(小黑板)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结合课文内容,续写课文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