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一:运水
目标:
能手提有重量的东西稳健地走路
材料:
在可乐瓶上打有一个个小洞眼,大水盆(嬉水池)
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花宝宝浇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运水。”2.幼儿用塑料瓶装水。3.将自己装满水的瓶子提在手里,快步走到有花和树的地方浇水。4.游戏反复多次。
提示:
1.教师把水放在离花和树的位置远一点的地方,幼儿可多走一些距离的路。2.此活动适宜在夏天进行。
名称二:击水袋
目标:
练习眼手一致地击打物品
材料:
将双层的塑料袋装入彩色的水挂在架子上。
过程:
1.引导幼儿来打“怪兽”。2.幼儿分别在挂有水袋的架子中,用拳头移动地击打水袋。3.教师可引导幼儿边击水袋边数数,自己击了几个。4.为幼儿的成功喝彩。
提示:
1.也可以用装入水的彩色气球替代。2.架子上挂的水袋要有高低之分,以更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3.幼小儿童常有本能的防范能力,比较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的不满情绪得到发泄。
名称三:水帘洞
目标:
体验玩水的快乐
材料:
一根较长的橡皮水管,上面不均匀地钻了几个洞,并接在自来水龙头上。小推车、小滑车、小自行车若干
过程:
1.老师捏住水管的口,控制好水量的大小及水柱的高低,喷出彩虹状的水柱。2.幼儿在水帘洞下自由地来回钻。3.教师提示幼儿摸摸自己的衣服是否湿了,水是从哪里来?4.引导幼儿任意选取小车、长毛绒玩具、自行车在水帘洞下穿行。
提示:
1.此活动适宜少量幼儿一起进行,或用多根水帘柱,避免幼儿拥挤。2.活动最好在草地上进行,幼儿不易滑倒。3.也可以提供一些小伞、小雨衣,让幼儿在水帘洞下自由地穿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读9个生字,会写“可 石 办”三个生字。
2、理解“到处、渐渐”两个词,会用“渐渐”说话。
3、能感情朗读课文。
4、初步体会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题。
1、出示一幅图画,问: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图上画着谁,它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题中的三个生字“乌 鸦 喝”
这个题目中有三个生字,你能读吗?指名读,跟读。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3、再次齐读课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解决生字的读音,指导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板书:渴 读准音,与“口”连在一起怎么读?怎么记住“渴”?再读这句话,“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什么意思?看幻灯片,说说乌鸦飞过哪些地方?连起来说说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过 ,飞过 ,飞过 ,飞过 。怎么读出乌鸦找了很多地方?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2、乌鸦找到水了吗?(找到了),可是……(学生接着读)想一想乌鸦当时的心情怎样?(很着急)假如你是此时的乌鸦,心里会怎么想?读第三、四句,读出乌鸦的着急。
3、过渡: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齐读第二段。
4、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学生回答。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为什么不几个几个或一把一把地放呢?齐读这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升高吗?播放课件。给“渐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让学生用上“渐渐”说说刚才看到的景象。看幻灯片,用“渐渐”说话。齐读最后一句。喝到了水的乌鸦此时的心情又怎样呢?(高兴)。你能读出乌鸦的高兴吗?指名读,指导读,齐读。此时,你想对乌鸦说什么话吗?
四、回归全文,巩固生字。
1、小朋友也像文中的乌鸦一样聪明、可爱,课文学得非常好,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再次展示课文的朗读,好吗?(女孩子读第一段,老师读第二段,男孩子读第三段。)写小动物聪明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的同步阅读《春天的图画》75页有一篇《机智的小羊》,请小朋友课外去读一读。
2、出示幻灯片,读本课所有带生字的词语,去掉拼音再读。
3、指导抄写生字:可 石 办
板书: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2.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⑴"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⑵"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
⑶"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
5.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
⑴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⑵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
⑶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⑷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①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②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⑸齐读三句句子,教案《《水》教学设计》。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
1.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
2.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
(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①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
②因为缺水,所以洗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③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主要从两个地方谈感受:一方面是"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在谈这两点时,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从而感受到水的珍贵。)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⑤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⑥师引读: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⑵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①你觉得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饿)
②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她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③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指名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们淋到水后的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④这是一种久旱逢甘淋的感觉,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爽)(痛快)(舒服)
⑤就带着这份"爽",这份"痛快",这份"舒服"来读一读这段话。
⑥师补充:在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的同时,母亲还用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这样的感觉就更爽了,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⑦现在你明白了吗,何以母亲要用"饿"而不用"渴"字?(因为天气炎热,因为缺水,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太幸福了。)
⑧当一勺水给我们淋浴结束后,母亲又锁住了水窖,这又激起了我们的期盼之心,我们期盼什么?
⑨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处在江南水乡,用水毫无困难,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跟他们相比,你们有话要说吗?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4.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
5.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总结延伸。
1.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入课本中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饿水》)有机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再来体会作家马朝虎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2.师总结: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但如果我们毫不节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资源,你觉得我们对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吗?在你用水的时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饿水
缺水洗澡
苦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有限的资源。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的现状。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观看反映九寨沟风光的录像或照片以及戈壁的大漠风沙的录像或照片。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
二、水知识大比拼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三、假如没有了水
1.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停水后的情景,设想停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人们的生活会受到的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人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夸夸家乡水
1.教师: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小河、湖泊、溪流、井,都在无私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着生命之水。水给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贡献?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说说水为人们做出的贡献。(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出示相应的照片,可参照教科书第36页的图片)
3.教师小结: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可是今天,她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五、舞水河的故事
1.呈现舞水河(此河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教师可查找当地河流的照片)的录像或图片。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或三段录像,让学生感知舞水河流经不同地区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山溪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保持这份清澈吗?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河流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教科书第37页的学生日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向往与现实形成
反差,引发学生对舞水河变化的感慨。教师提问: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观看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是呀!从同学们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也在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在关注着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让我们带着对家乡水的关爱,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家乡的水环境吧!
六、课外拓展活动
调查家庭厕所、厨房、洗衣机等生活污水的去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舞水河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产生了太多的疑问:我们家乡的水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去想办法走近家乡水,去调查、去研究。
二、关注家乡水
1.教师:同学们最想了解关于家乡水环境的哪些问题?可以将自己关注的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家乡水的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呢?
3.学生交流:
可以到河边观察,可以去找长辈了解家乡河流的过去,可以查阅有关水污染的资料,等等。
三、我们的考察计划
1.指导学生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组,小组讨论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2.交流汇报各组的考察内容和方法。
(1)有的小组去访问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河水污染的数据。
(2)有的小组去实地考察,拍摄一些照片。
(3)有的小组去寻找污染源。
(4)有的小组去参观污水处理厂,把有关照片带回来。
3.指导制定考察计划。
(1)教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是要使我们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计划。
(2)课件呈现考察计划范例。看看制定计划应考虑哪几方面。
①确定考察内容。小组要先商量考察的内容,这是制定考察计划的关键。
②做好考察的准备工作:本小组考察的项目、地点,要准备的考察工具,考察的方法及考察的步骤,拟订水环境调查表,等等。
4.选出小组长,小组商量制定考察计划。
5.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教师可从中选出几份完整的计划供学生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考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考察注意事项
1.教师:为了让我们的考察能顺利进行,在考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
(1)小组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做好记录。
(2)考察时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去。
(3)在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课后拓展活动
出一期主题为“水——生命之源”的黑板报。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 :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的感知糖水特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
3.感知水的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人手一套;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喷泉视频材料;录音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
提问:
1.除了喷泉,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
2.水是什么样?
二、故事导入,感知水
1.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
播放录音:水宝宝不见了。
找水宝宝。每个小朋友跟前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5.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情景引入帮水宝宝搬家的话题。
水宝宝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
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
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
录音: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
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在帮水宝宝搬家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自由回答)
水不能住在这里,它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搬家时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水会流动。
四、小结
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
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
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延伸活动:
介绍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