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一次在科学《沉与浮》课时,我班允正突然问我“老师,那油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我当时告诉孩子“油放在水、、、”但是我想孩子没有操作实验不能够探索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油和水》这个问题设计本节课,和孩子共同探索。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蓝黑钢笔水、一杯油、一根竹签、几张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蓝黑钢笔水,水和蓝黑钢笔水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蓝黑钢笔水,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蓝黑钢笔水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二、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三、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五、延伸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合作涂色。并能够说说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融在一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油和水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这样的实验。
第一次科学实验方法公开课
活动目标:
1、能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愿意积极探索,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个勺子、糖、盐、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老师随机给小朋友分两种饮料(白开水、糖水)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没有味道的?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宝宝到哪儿去了?
二、动手操作
1.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1)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实验结果
(2)教师和幼儿一起操作:先尝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无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请幼儿再次品尝水(变甜)
(3)请幼儿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溶解,我们的水就会变甜。
2.请幼儿自己操作。
(1)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
(2)师:老师这里还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你们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溶解显现、颜色变化,发现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儿自由交流实验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结束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百科: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复习提问]常温下,溶液中的c(H+)和c(OH-)有什么关系?
[生]乘积等于1×10-14
[师]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
[生]由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
[引入新课]既然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那么只要我们知道溶液中的H+或OH-浓度,就会知道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如某溶液中H+浓度为1×10-9molL-1,我们一看就知道该溶液显碱性,但对于很稀的溶液,离子浓度小,用H+或OH-浓度来表示其酸碱性很不方便,因此,在化学上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就学习pH的有关计算。
[板书]2.溶液的pH
[师]我们已经知道,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那么pH与溶液中H+浓度有何关系呢?规定,溶液的pH等于H+浓度的负对数。
[板书]pH=-lg{c(H+)}
[讲述并板书]若某溶液c(H+)=m×10-nmolL-1,那么,该溶液的pH=n-lgm
[师]请同学们根据pH的计算方法填写下表。
[投影]
c(H+) molL-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PH
酸碱性
[学生填完后,指定学生汇报结果,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c(H+) molL-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碱性
—————酸性减弱 中性—————碱性增强
[问]在上表中,c(H+)=10-3molL-1的溶液中c(OH-)等于多少?
[生]10-11molL-1
[师]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用水的离子积除以c(H+)。
[师]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投影]1.求0.05 molL-1的H2SO4溶液的pH。
2.求0.5 molL-1的Ba(OH)2溶液的H+浓度及pH
[指定两个学生板演]
答案:1.pH=1 2.c(H+)= =10-14(molL-1),pH=14
[师]如果我们已知某溶液的pH,怎样求该溶液的H+或OH-浓度呢?下面我们看一道题。
[投影][例]:计算pH=2的H2SO4溶液中浓度及溶液中OH-浓度。
[问]根据pH的计算公式,可推出由pH计算溶液H+浓度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c(H+)=10-pH
[师]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这道题。
[副板书]解:c(H+)=10-2molL-1
[以下师生边分析边板书]
因为1 mol H2SO4电离出2 mol H+,所以c(H2SO4)= c(H+)=0.5×10-2molL-1=5×10-3molL-1
因为c(OH-)= ,所以c(OH-)=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以下练习:
[投影]求pH=9的NaOH溶液中的c(OH-)及由水电离出的c(OH-)水。
答案c(OH-)=10-5 molL-1 c(OH-)水=10-9 molL-1
[问题探究]已知100℃时,纯水的离子积为1×10-12,此时纯水的pH等于多少?呈酸性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此时纯水中的但并不呈酸性,而是中性,。因为此时水中的c(H+)=c(OH-)=10-6 molL-1,和H+和OH-的浓度相等,所以水仍是中性的
[师]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100℃时,pH=7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
[生]因为100℃时,pH=6的溶液是中性的,pH>6的溶液中, c(OH-)> c(OH+),因而pH=7的溶液碱性的.
[总结]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常温下,才能说pH=7的溶液显中性,温度改变时,中性溶液的pH可能大于7,也可能小于7。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溶液在稀释时pH有何变化。
[板书]①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投影]1.常温下,取0.1 mL 0.5 molL-1的硫酸,稀释成100 mL的溶液,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师]请同学们先求一下稀释前溶液的pH。
[学生计算后回答]pH=0。
[师]稀释后H+的物质的量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请同学们算一下稀释后溶液的pH。
[一个学生板演]
c(H+)= =1×10-3 molL-1
pH=-lg1×10-3=3
[师]碱稀释后如何求溶液的pH呢?下面我们再做一道题。
[投影]2.pH=13的NaOH溶液稀释1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师]pH=13的NaOH溶液中c(H+)和c(OH-)分别为多少?
[生]c(H+)为10-13 molL-1,c(OH-)为10-1 molL-1。
[师]NaOH溶液中的H+来源于什么?OH-主要来源于什么?
[生]H+来自水的电离,而OH-主要来自NaOH的电离。
[讲述]NaOH溶液稀释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所以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也有很大变化,但由NaOH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所以稀释时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由水电离出的OH-可忽略不计)。在计算碱溶液稀释后的pH时,必须先求出稀释后溶液中的OH-浓度,再求出H+,然后再求溶液的pH。下面我们做一下第2题。[以下边分析边板书]
解:pH=13的NaOH溶液中c(OH-)= =10-1 molL-1,稀释1000倍后,c(OH-)= =10-4 molL-1,所以c(H+)= =10-10molL-1
pH=-lg10-10=10
[投影练习]
1.常温下,将0.05 mL 1 molL-1的盐酸滴加到50 mL纯水中,求此溶液的pH。
2.pH=10的NaOH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答案:1.pH=3 2.pH=8
[师]如将pH为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溶液的pH为多少?
[生甲]pH=8
[生乙]pH接近于7但比7小。
[师]酸稀释后可能变成碱吗?
[生]不能。
[师]所以甲的回答是错误的。[讲述]在上述的几道题中,实际上我们都忽略了水的电离。但当溶液很稀,由溶质电离出的H+或OH-浓度接近10-7 molL-1时,水的电离是不能忽略的,忽略水的电离,会引起很大误差。下面我们共同计算pH=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后的pH.
[副板书]
解:设pH=5的HCl取1体积,水取999体积。
则稀释后:c(H+)= ≈1.1×10-7molL-1
pH=7-lg1.1<7
[师]同学们从以上的几道例题可以找出溶液稀释时pH的'计算规律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a.pH=n的强酸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b.pH=n的强碱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c.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pH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则稀释后pH一定接近7,酸略小于7,碱略大于7。
[师]下面我们再讨论溶液混合时pH的计算方法。
[板书]②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
[投影]1.将pH=8和pH=10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最接近( )
A. ×(10-8+10-10) molL-1
B.(10-8+10-10) molL-1
C.(1×10-4+5×10-10) molL-1
D.2×10-10 molL-1
[分析]两种性质相同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可根据溶质和溶液体积分别相加后,再重新求解,要求碱溶液的pH,必须先求混合液OH-浓度。
[副板书]解:因为pH=8,所以c(H+)=10-8 molL-1
则c(OH-)= =10-6 molL-1
又因为pH=10,所以c(H+)=10-10 molL-1
则c(OH-)= =10-4 molL-1
等体积混合后:
c(OH-)= ≈ ×10-4 molL-所以c(H+)= =2×10-10 molL-1
所以答案为D。
[投影]2.常温下,pH=4的HCl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启发学生思考]酸的c(H+)和碱的c(OH-)分别为多少?盐酸和NaOH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后生成什么?
[结论]混合液pH=7。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pH=5的盐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什么性?
pH=3的盐酸与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什么性?你从中可找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
[讲述]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pH的计算方法,从pH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当H+或OH-浓度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并不简便,此时pH会出现负值,因此,对于c(H+)或c(OH-)大于1 molL-1的溶液,直接用H+或OH-浓度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溶液的pH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综合科目考试的热点,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两题:
[投影]1.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 H2CO3 H++HCO 。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C.太浅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D.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答案:AC
2.生物上经常提到缓冲溶液,向缓冲溶液中加少量酸或少量碱,pH几乎不变。举例说明生物上常见的缓冲溶液加酸或加碱时pH几乎不变的原因。
答案:常见的缓冲溶液:①Na2CO3与NaHCO3 ②NaH2PO4与Na2HPO4 ③NH4Cl与NH3H2O等。
以NH4Cl与NH3H2O为例说明:在NH4Cl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中,NH4Cl====NH +Cl-,NH3H2O NH +OH-,加酸时NH3H2O电离出的OH-中和了加进去的H+,使NH3H2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几乎不变。加碱时,溶液中的NH 与OH-结合,生成NH3H2O,使溶液pH几乎不变。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二 三、2
●板书设计
2.溶液的pH
pH=-lg{c(H+)}
若c(H+)=m×10-nmolL-1,则pH=n-lgm
①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a.pH=n的强酸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b.pH=n的强碱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c.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pH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则稀释后pH一定接近7,酸略小于7,碱略大于7。
②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教学说明
本节的重点是溶液pH的计算,但在给出pH的计算公式之后,求出H+浓度,再代入公式求pH学生是很容易掌握的。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在使学生掌握pH的简单计算的同时理解以下几个问题:①pH≠7 的溶液不一定不是中性的;②要计算碱的混合液的pH,必须先求OH-浓度,再求H+浓度,最后再求pH;③溶液稀释,混合时pH的计算规律。从而使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认识pH。
参考练习
1.某溶液在25℃时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O 、HS-、HPO 等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该溶液的pH可能为2
C.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片后,一定能生成H2
D.若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一定是酸或者是碱
解答提示:“由水分子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2 molL-1,这是水的电离平衡被抑制的结果。抑制水电离的物质,可能是NaOH等碱,也可能是HCl等非强氧化性酸,还可能是HNO3这样的强氧化性酸,另外也可能是NaHSO4这样的盐。”
答案:AB
2.25℃,NaOH溶液pH为a,某酸溶液pH为b,a + b=14, a≥11,将两种溶液按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必定为7
B.混合溶液pH≤7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Cl2溶液,可能生成Mg(OH)2沉淀
D.混合溶液中可能有两种溶液
解答提示:酸溶液中的酸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弱酸
答案:BD[
3.在25℃时,若10体积的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溶液的pH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应满足的关系是( )
答案:pH酸+ pH碱=15
【设计理念】
本节语文课虽然我要面对不熟悉的八年级学生,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忽略。另外,听说读写也应该作为最基本的能力要素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深入解读文本,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升华”的方法。通过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交流法,本着启发式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在本文中,还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速读、跳读和感情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另外,作为一课时来设计,绝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依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旨在使学生有一点收获即可。
【教材分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周庄在水,在水周庄。课文“水韵”悠长,蕴涵在长街曲巷、黛瓦粉墙、橹声灯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流光中。蕴涵在四个画面里:小桥流水人家图、春雨迷蒙水墨画、冬天雪后动感版画、春夜七彩梦幻图画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周庄水韵”的整体感和局部感。
2、品味语言,习得写作经验。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美文《周庄水韵》,这里有独特的景色,清新的语言,更有创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大于老师的语言的,从这点来说,直接入题省时省力。
二、一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理解文意,欣赏美景。老师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速读课文,并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拟这样题的理由。
1、学生自己读课文、拟题;
2、交流、说理由;
3、、将自己拟的题目写在标题旁边,进行比较。找几个同学板演自己的标题;
3、抓住学生拟的题目里的“水”,告诉学生最简明、准确、概括性强的标题还是“周庄水韵”,尤其是一个“韵”字,韵味十足,将周壮水的情致都表达出来了!
【设计意图】:本文围绕着“水韵”来选材做文章,学生拟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梳理再创作。即使有些只是抓住一小节一小部分,在准备理由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并且通过交流研讨,学生在自评他评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不足,学会方法。
三、二读课文,欣赏周庄水韵
了解主要内容后,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品味语言,丰富积淀。老师建议大家这样朗读课文,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你写完文章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带点微笑,我自己写出的文章,我要朗读它。
1、朗读课文;
2、读课文时发现哪里的语言最美呢?批注,注意理由;
3、交流赏析(注意引导学生朗读);
4、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简单小结,四幅画面的安排设置:小桥流水人家图、春雨迷蒙水墨画、冬天雪后动感版画、春夜节日七彩梦幻图画
语言使用的技巧方法: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②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③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④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清新隽永,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而品系语言不仅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景色之美,深入解读文本,更能够学会写作方法,进行语言积淀。
四、三读课文,概括周庄印象
作者笔下周庄韵味十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拟题),一篇文章来描摹(品味到的语言),还可以写几句话来宣传。下面,让我们跳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放飞思维,快乐创作。
1、学生跳读课文,提取信息,
2、整理思路,提笔成文。
【设计意图】周庄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不希望学完本文后学生依然是一头雾水,另外,写作也是语文基本素养中重要一环。这环节设计,使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有所体现。
五、小结
做周庄人是幸福的,做欣赏周庄的人也是幸福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
2、用语言完整地描述水的变化。
3、萌发探究水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可加热的容器、酒精炉、玻璃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看前一天放冰箱的、 装在小容器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启发幼儿取出自己制作的冰花,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为什么会冻成冰。
3、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制作的冰花,观察冰花在常温下的变化。
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冰块变成水?
5、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实验,如太阳晒、用火烤、开水烧、凉水泡等。
6、启发幼儿比一比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帮助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7、做做想想。
(1) 当冰化成水后,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冰还能变成什么?怎样才能让水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继续实验,用各种办法将水加热,观察水变成蒸汽的过程。
(3) 教师继续向幼儿提出新问题:水蒸气还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与幼儿在家里一起制作冰花,加深水变成冰的认识。
2、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湿衣服、湿被子、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晒热以后,都变成了了什么?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幼儿:玻璃杯每组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的瓶子每组一个,玻璃球每人一个,水盆每组一个老师: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漏斗一个,水勺,泡沫板。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幼儿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
3、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4、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6、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1)让幼儿观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将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样,看看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总结: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7、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8、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9、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10、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2、通过搜集信息与实验体验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3、能够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万物之灵、地球体内的血液、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晶莹剔透、激昂澎湃、浩瀚如云”你们知道这些美好的词汇都是描写什么的吗?
2、对,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聊聊节约用水的话题。
二、水的用途
1、身边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2、除了在生活中离不开水以外,水还有哪些用途?
三、水资源现状
1、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有水很多,但大多都是咸水,利用扇形统计图来告诉学生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一小部分。
2、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说明地球上淡水的情况以及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面对地球上这么珍贵的淡水资源,我们一定要做到—对,节约用水。
3、我国以及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
(1)中国在水资源方面的现状
A、我国的水资源也是严重匮乏的,人均仅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4,是世界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B、看一段视频和一些图片,来感受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2)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板书“身边”。
4、国家在节约用水方面的一些举措。
四、算一算
1、平日刷牙时的用水习惯。
2、算算不同的刷牙用水方式所需要的用水量的多少。
3、由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板书“从小事做起”。
五、金点子
1、在节约用水方面,你还有哪些好的金点子想和大家分享?
2、学校在节约用水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
六、拓展
1、如何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入到节水大军中来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行动目标。
2、小组讨论,各组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
3、增加的一个好习惯:和父母一起节约用水。
4、喊出的节水口号: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