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意志熏陶。
4、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先生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方法:1、以学生生活体验入手,抓住李星华眼中的父亲形象,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父亲被捕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从而理解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和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精神。
3、多手段辅助教学:挂图、表演、黑板等。
4、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促悟。
学生学法: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体会李大钊先生的精神。
3、学习长课文时,注意抓住重点段落分析体会。
4、感受文章前后照应方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清明节前夕,我们随着大人一起去给已故亲人扫了墓,跟随老师到烈士陵园给革命烈士扫了墓,还在周记《清明之行》中深情地写下了对他们的怀念。你还记得自己写的是哪位亲人?为什么要缅怀他吗?
2、指名说。
3、是啊,亲人虽已故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所以,在李大钊先生被害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仍对当时的事情记忆犹新,悲痛地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以此作为祭奠。(齐读课题。)
二、指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和品质
1、让我们一起走进血雨腥风的1927年,走进1927年的四月,伴随李星华左右,看看女儿眼中的李大钊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读课文,边想边划出相关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认真阅读划出的句子,体会李星华当时的心情。
3、交流讨论
(1)指导被捕前对父亲的感受:局势越紧张,工作越忙,做事越镇定沉着(讲授法),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比法)指导朗读父亲的话,体会人物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
(2)指导被捕时,相机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学习体会:我的害怕从侧面烘托父亲的沉着、临危不惧;宪兵、警察、特务等的表现从反面衬托父亲的从容、英勇;作者对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则直接从正面表现了父亲的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指导运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强烈的`对比。
(3)指导法庭审问时,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结合社会背景、当时情景分析父亲的内心感受及顽强意志。把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以及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放在一起,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深化理解。主要运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和作者一起站在现场感受父亲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三、指导感悟,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1、引读课文
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他是孩子眼中的好父亲,他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一座永远矗立的革命丰碑。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式,他工作更忙了〈生读第二段〉,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他(烧文件句子),面对我的询问,一向慈爱的父亲却说,当工友闫振三被抓后,母亲劝他离开,他却说面对残暴的匪徒,父亲置之泰然法庭上,父亲备受折磨但面对我们的哭喊却依然神情这样一位父亲怎么能不被亲人深深怀念?这样一位革命者怎么能不被千千万万中国人铭记于心?
2、体会前后照应写法
李星华永远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27年4月28日,我们教室在座的所有人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全中国人民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文中前后两次反复出现这个日期,不仅使读者印象深刻,也使整个事件完整连贯,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强调突出。
四、总结升华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4月28日即将来临,今天,让我们在这小小的教室里,面对李大钊先生的画像,以我们特殊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表达我们的哀思,诉说我们内心的崇敬。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总结:有一个同学在他参加了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以后,在文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是谁战死沙场?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又是谁带给祖国繁荣进步?面队烈士纪念碑,缅怀无数为祖国建设抛头颅、撒热血的先辈们,我想大声说: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而我们也将在你们的期望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我们六一班每一个人的心声。是的,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他们的遗志,在他们的期望中做有意义的事情,好好生活。
五、拓展
1、摘抄文中的好词句或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纪录下自己的感受。
2、找一些革命题材的书籍来看,让我们化深深的怀念为动力,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美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