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学会用小棒、回形针、火柴棒等各种工具在地图上沿直线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 记录测量结果,比较不同城市间距离的远近。
3、 萌发热爱北京,向往北京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会边测量边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幼儿自由结伴分组。
2、每组一张中国地图,并在江苏、云南、新疆、内蒙古4个地域位置分别贴上汉、蒙古、傣族、维吾尔民族的儿童形象作为标记,在北京贴上红五星。
3、每组一张记录表格、铅笔及相关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地图中相关城市。
1、在中国地图中找出江苏和北京等地域的位置。
2、并在相关地域中贴上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民族,傣族娃娃的形象。
二、学习在地图上测量各地到北京的直线距离。
1、教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人人向往的地方,20xx的时候各地娃娃要到北京去观看奥运会,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才知道他们到北京的距离有多远呢?”
2、教师示范一次,在测试中引导幼儿知道测量时要从不同起点进行测量,并注意首尾相连没有空隙并沿直线进行摆放,测量好后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3、请一名幼儿示范一次,再次巩固测量方法。
三、幼儿操作。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测量结果。
1、教师:“请每一组的代表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的?”“用了几个?说说谁离北京最近,谁最远?”
2、幼儿代表说说测量结果。
延伸活动:请幼儿交换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教具:
1、课文插图。
2、故宫等房屋照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板书计题。
2、你曾见过哪儿的四合院,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北京的四合院的?介绍了四合院的哪几个方面。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对字词掌握情况:
字音:胡同和谐气氛
字义:胡同坐北朝南和谐疏远
2、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四合院: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这几个方面内容。
四、指导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北京建筑物的特色:胡同、四合院。(古朴)
2、朝向:坐北朝南。(吉利、阳光充足)
3、结构:正房、厢房、南房(倒座儿)
4、作用:
(1)独居方便,便于联系,适合人多家庭居住。
(2)正房----长辈厢房-------晚辈
5、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
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
6、
(1)居住情况变化:A:过去:一家一户
B:现在:许多户(挤、乱、和谐)
(2)高层建筑:人际、家庭关系冷漠、感情疏远。
(3)国外:仿四合院
(4)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小结。
《北京的四合院》一文介绍了四合院的朝向、结构、作用、规模、居住情况。我们可以模仿这种类型的文章进行习作。
七、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教学内容: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花狗和小蚂蚁在做游戏,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画一画,填一填(投影)
每行再画几个是10个?同桌说后再汇报
2、10的组成
二、学新知
1、小蚂蚁和小花狗看大家表现的好特别高兴,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要考考大家。
2、出示葡萄图
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蚂蚁:小花狗给你们出的题太简单,我来考考你们。
8+2=10-8=6+4=10-=
2+8=10-=4+=10-=
4、课间休息
5、游戏
a)玩扑克说10的组成
b)连线:凑成10P47T2
c)比一比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d)猜一猜
小花狗和小蚂蚁要奖励认真听讲的孩子,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
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6、谈收获
7、板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10-=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简评: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主要表现在:
1、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北京了解甚少,教师通过展示优美的北京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夜景的亮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朗读课文谈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含义,突破难点。
4、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
课题: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师: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⒉(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⒈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⒊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⒋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三、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⒈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识记
⑵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
⑶分自然段读课文
⑷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
四、自读、自学、自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说说哪些词语句子写出了景点的美,画一画,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⒉学生自读、自学、自悟
五、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辉”要注意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2.上下结构的字“夺、宫”要注意上宽,盖住下部分。
3.半包围的字“勾、府”要注意里面书写的位置。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学生汇报学习心得,说说哪些词句写出了景点的美。
2、随学生的回答逐句指导,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如:第二小节
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利用看课件作直观理解。
⑵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⑶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如:第三小节
⑴理解“犹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犹如()
如:第四小节
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⑵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简单介绍,看课件,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它属于小而全,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于没有秩序中又自有秩序,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如:第五小节
⑴.“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⑵,简介故宫。
3.刚才我们感受了北京美丽的夜景,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最后一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⒈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
⒉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义乌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灯光长安街:华灯高照明辉
的的环形路:道道彩虹
海世王府井:焕然一新
洋界故宫:银光闪闪亮煌
总分总
课后分析:
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但课文里的很多词语、景色学生很少接触,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北京,我的做法。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我在开头设计了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配上自己充满激情的诵读课文,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虽是第一次读课文,有的学生竟然情不自禁跟着我也读起来。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北京亮起来”,在以下的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只是在交际课中。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争当小导游),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让学生说说在义乌的什么地方看到过,然后用“犹如”想象说话,感悟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让北京璀璨夺目。在教学“王府井”这一段时,结合义乌小商品城的变化来感悟“王府井”的焕然一新。……也许给孩子感悟,孩子就能在语文学习找到一片晴空!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局部,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20xx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同学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布置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同学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同学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同学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同学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意思,鼓励同学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绩。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同学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同学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同学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同学选择自已喜欢的局部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同学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同学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同学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