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正数和负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4、75页的内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思想:本课时“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介于四年级教材中的初步认识和七年级教材中的系统认识之间,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师生双方互动作用的历程中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含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难点:
1、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2、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
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能说明正、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关系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显示气温计,找到0℃
师述:0℃是水形态的分界线。在0℃时,水是冰水混合物。0℃以上水是液态,0℃以下水是固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冰。那么,0℃以上的温度应该怎样读?0℃以下的温度应该怎样读?
(1)学生齐谈
(2)师问:零上的温度和零下的温度表示的是具有什么意义关系的量?生回答。
(3)师问:我们把零上的温度归为什么数?零下的温度归为什么数?
生回答,师板书
2、课件显示一组数据
-2 4 -7.08 +23 - 0 +1.5
(1)读出上面的数据
(2)分类:
A:4 、+23、+1.5(正数)
B:0
C:-2、-7.08、- (负数)
(3)强调:正号可以省略,但负号必须写上。
3、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正、负数
二、探究新知
1、举例说明正数和负数的相反意义
(1)师示范:妈妈今天收到200元,记作+200元,她今天支出200元,又该怎么记作呢?(-200元)
(2)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的相反意义。最后由记分规则引入教材。
2、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A、课件显示例题1
(1)明确记分规则
(2)指导学生观察成绩表,解决问题
问题一:三局比赛后六(1)班的得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六(2)班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问题二:如课六 (1)班要赢六(2)班,至少还需胜多少局?说明理由。
(3)尝试应用
教材第74页 “试一试”第(1)题
(1)导入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
(3)解决问题,并说明理由
问题一: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最后小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问题二:先由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策略,方法可多样。
3、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
(1)观察太空游戏时间表
提问:在这个数轴时间表上O点是什么时刻?
-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什么时候修正航线?什么时候做太空实验?
(2)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同桌交流)
(3)太空人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指名回答,交流解题策略。
(4)计算小明、小华相距多少米?
西 小华 小明 东
(单位:米)
-200 -100 0 +100 +200
相距?米
(5)讨论:在一些情况下,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但求小明、小华相距多少米,能抵消吗?为什么?
(6)结论:在表示数量的多少,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但求正、负数相隔的部分却不能抵消。
三、检测大过关
1、放映课件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填空
A、湖底( )于水平面120m,说明湖有( )米深
B、山峰( )于水平面1600m,说明山有( )米高。
C、湖底与山顶相距( )米。
2、完成“练——练”第1题
(1)理解题意,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小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1)理解题意,师提问:怎样求温差?
(2)求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讨论:用题目中介绍的方法你会算吗?我们该怎么算呢?
交流:北京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的部分在气温计上分了几部分?这两部分啥在一起,就是北京的温度?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巧妙地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着探索与应用的快乐,因此,我以认读气温计的温度为切入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全体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有目标,有层次地创设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循序渐进地让每位学生有自由发现,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