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教学课件

张东东

新闻采访教学课件

  新闻采访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对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以下是新闻采访,欢迎参考!

  新闻采访教学课件【1】

  采访前

  新闻采访是有目的性的社会活动,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新闻采访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新闻采访的成功需要有精心的准备和策划,更多的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的内容明确,了解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相关理论政策,提出的问题等进行考究,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问题准确、合理的提出。

  在采访前,需要将事件和受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找到其关心的问题,保证新闻采访的价值。

  在采访前,还需要详细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进行人物专访的时候,记者需要了解受访对象的性格特点、生平履历、思想观念等,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保证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把握整体的节奏,使采访能够流畅进行。

  采访前的细节准备也很重要。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采访用的笔、本、录音笔是否齐全可用,做到万无一失。

  采访中

  (一)观察。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话题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记者的眼睛,要擦得明亮,别人不注意看的,记者要注意观察,别人看不清的,记者要看透,别人眼帘溜过去的,记者要盯住。

  (二)氛围。采访对象与记者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受访者的心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要使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记者就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和闲谈中,营造出宽松融洽的提问气氛。

  (三)提问。切入点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巧妙的切入能顺利的了解和掌握所需的新闻材料,寻访到采访的真谛;综合运用各种提问方法,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受访者或者在不通气情况下,选择特定的采访方法,而且在受访者提出的一些需要证实的问题,找合适的机会逐一进行验证。

  (四)倾听。在采访活动中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倾听,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访者的信任感,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

  (五)记录。记录是记者采访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次采访中,如果采访不记录后果是很严重的。记者的采访做记录,主要有笔记、心记、录音三种方式。无论是哪种记录方式,都要注意:真实准确、真情实感、观点明确。

  采访后

  一般在采访结束后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1.整理录音:如果采访中采用了录音,采访之后要花一段时间把录音整理成文字,整理录音是再次熟悉采访的过程,熟悉材料和细节,使脑子里充满材料的过程。

  2.确定主题。结合采访前预设的主题,在采访结束后,就应该确定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考验记者概括能力的时候,要把几个好的主题的共性找出来,提炼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3.写稿改稿。要把采访对话体变成故事体。好文不厌百回改,文稿写好之后要多多修改,已达到做好的标准。

  记者采访并无定法,不同的记者喜欢采用不同的访问形式和技巧,因此采访时也要因人因事而异,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得心应手的运用采访技巧,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但这种素质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完善。

  新闻采访教学课件【2】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技巧

  1.发现新闻线索,增强新闻敏感度

  新闻工作者只有通过积极的考察和走访才能够真正的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新闻采访者在搜集新闻线索时,一定要注意无论某一事件新闻价值大小,都应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调查,从而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同时新闻采访者还要注重自身新闻敏感度的提高,一方面要在高度政治觉悟的指引下来过滤和整理新闻信息;另外一方面新闻采访者要想真正的编排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新闻,就必须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善于观察,从细节入手

  新闻采访者要想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能从各方面的细节出发,探索出有价值的内容,从小事件后发现大新闻。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新闻采访者后天的积累和培养。

  因此,新闻采访者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出发,养成透过多角度来分析和观察世界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面对新闻事件时,挖掘出独特新闻视角。

  3.调整心态,端正采访动机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就会迅速的被多种媒介广泛传播,必然会兑现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新闻采访者做好采访准备、端正才放动机。

  为了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采访者在采访前应该就采访的主题和被采访人的具体情况做深入的了解,进而确保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对采访的节奏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尽量不带有个人色彩,不带有明确动机,这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

  4.善于倾听,注重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使用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除了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倾听被采访者的表达,让当事人对新闻事件给予充分的还原。此外,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应该用合理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当事人的表达欲望。同时还应该注重眼神、表情、手势等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二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的创新途径

  1.加强会议报道的创新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会议采访是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从目前我国会议报道的内容及形式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对会议的报道仍然存在镜头不连贯、主题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的创新会议报道方式,以促进会议报道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对于会议的报道,新闻采访者要找到与受众紧密结合的切入点,来进行采访和报道。

  例如,对于国家重要会议的报道,记者可以重点从民生方面的内容进行信息收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以让会议报道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被广大受众所广泛接受,并真正体现会议报道的价值。此外,新闻采访者还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对召开会议的核心内容基于全面深入的采集和报道。

  2.注重主观思维的创新

  新闻采访者的思维模式将对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者应该从具体事件的发展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新闻采访技巧和采访思维,而不应该一贯地采用固定的操作模式。

  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予全面、客观、有效的再现,从而能够使广大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有充分的了解。

  新闻采访者要具备正确的.主观判断思维,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并创新其主观思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真实再现,以保证新闻事件可以完完整整、真真实实的得以还原。

  3.关注对报道内容的创新

  社会受众最终只能通过新闻工作者报道出来的内容来了解具体的新闻事件。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目的,报道及报道内容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的真实和广泛。

  因此,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与否、创新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及水平。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者一定要不断创新采访思维,从多个视角来挖掘和解读事件,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对新闻不断提高的需求。

  此外,新闻报道的选题应该尽量于社会受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让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加大新闻报道传播的广泛性。

  三、城市形象专题片的制作

  1.提高视觉冲击力

  在进行城市形象专题片制作的过程当中,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提高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就要求制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特技的处理以及节奏的把握。

  特技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能够把制作人员真实的创作意图形象的展示出来,在绝大多数的城市形象专题片当中的开头部分都进行了特技的处理,从而大大提升了专题片的表现能力;同时,节奏作为专题片中最为基本的特性,在进行把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一幅幅画面按照一定的结构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

  2.注重细节的把握

  细节是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灵魂所在,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增添一部分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并将细节融合到一起,从而产生引人深思的作用。

  所谓的细节主要指的是一部分无关紧要的部分,但这部分又能够对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细微而慎重的展示,一般来说,在进行细节把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物、物体等细节的处理工作,这些都是突显主题的重要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能够将编者的思想完美的展示出来。

  3.注重主观思维的创新

  新闻采访者的思维模式将对新闻的采访和报道的目标以及定位,通过对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才能够准确的对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策划工作进行定位;

  其次,做好城市形象专题片制作方案的拟定工作,为专题片以后的制作做好铺垫,保证在确定好方向目标之后,进行科学的制作;最后,在制作城市形象专题片的过程当中,需要选择恰当的题材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并进行精心的制作,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体在特定的时段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宣传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形象专题片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专题片的宣传效果。

  4.结束语

  城市形象专题片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策划以及制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全面了解所要制作城市形象专题片的目的以及相关的要求,做好对细节的把握,不断提升专题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达到既定的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闻采访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保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新闻采访者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要积极完善新闻采访技巧,发现新闻线索,善于观察,从细节入手,要调整心态,端正采访动机,善于倾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同时还要增创新采访思维、创新采访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担起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为创造出更多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新闻报道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