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课件设计

阿林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课件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大瀑布的葬礼》一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不同的景象以及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

  2、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看、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教学中,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学引欲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自由读文作铺垫。我从课题入手,引入课文,抓住课题中的“葬礼”一词,让学生说说它的含义,使学生感悟到这个葬礼的特殊之处-——是为瀑布举行的。

  二、自主学习,导疑凝思

  从“葬礼”一词导入,学生在读课题时,心里的疑问就已经产生。此时,先布置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使他们的问题更加完善,最后通过汇报交流,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读文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读文的时候他们积极地思考,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合作探究,难点分析

  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具备了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这些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布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只要以伙伴的身份积极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发现他们有疑惑时,适时地给予指点、释疑,及时地给予他们“人文的关怀”。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感悟。

  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完成的,因而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有所得,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集体交流,读中感悟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之后,我安排了集体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需要把他们探究的问题汇报出来,其重点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抓重点词句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得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能够描写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词句,再让他们通过朗读具体的词句去感悟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和今天的“奄奄一息”,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调动感官感悟。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瀑布前后的变化,让他们有感而发,我设计了瀑布前后不同情况的图片展示,根据图片的不同内容插入了不同的音乐。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昔日雄伟的大瀑布,插入了较欢快的`音乐,同时,问学生“看着眼前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又让他们观看了奄奄一息的瀑布,同时插入了比较低调的音乐烘托一种低沉的气氛,然后我再问学生“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想?”。这样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感觉落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

  3﹑配乐朗读中感悟。

  观看图片之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文本感悟、感官感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问他们:“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然后布置他们先自己练读,再指名配乐朗读,并适时适地地给予引导和范读。通过配乐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再次感悟瀑布昔日的“雄伟”和今天的“衰败”,由此使他们更加强烈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

  五、创设情境,抒发情怀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发展语言的平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他们主人翁的思想,我创设了“假如你们就在葬礼现场,你们想对大家说点什么”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淋漓尽致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多元练习,差异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我设计了本课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从倡议书、读后感、书信或诗歌等形式中任选其一写写自己学完这篇的心声,而且告诉他们“这一内容可以两人合作写,也可由多人合作写”,充分关注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