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初步回忆,建构情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22课,了解了有关桥梁的一些基本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茅以升对桥梁的远景设想。
二、咬文嚼字,深入研读。
1.探究桥梁组成和样式。
(1)学生自读,思考:桥梁由哪几部分组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式?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为我们做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2)集体交流。
2、预设一:第一段重点抓住“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和在这里,板凳的腿
就是“桥墩”,桥墩下面,深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这两句话来深入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学生发言。
(1)、师:你觉得作者这样介绍好吗?好在哪里?引导说出,这样介绍的妙处在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语言生动起来,同时运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能让所有的人更清楚明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同时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物,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打比方”。打比方不仅可以让语言生动起来,还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所要说明的事物,因此在说明文中经常能够读到。
指导朗读。
3、预设二:第二段学生发言。结合学生发言,请学生观看桥梁图片,直观感受桥梁的样式。指导朗读。
(1)、出示中心话题:
作者对未来的桥梁做了哪些美好设想?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2)、从文中勾画出关键词句。然后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中心话题引领学生从整体把握文本,避免了肢解文本,训练了学生找依据说理由的学习能力。)
(3)、学生默读,批注。集体交流。
4、预设一:第四段
(1)、注重抓住“机器人操作”、“电脑控制”来体会作者合理想象科技在桥梁方面的重大应用。以及“差不多”、“几乎……就”等词语来理解桥梁建成之神速。
(2)、学生发言。
生:未来的桥梁造得一定又快又好,与以前有很大差别。
(3)、师:作者这样构想的依据是什么?
生:未来桥梁的建造完全由机器人及电脑进行控制,摆脱了人力时代,因此会造得又快又好。
追问:为什么有了电脑及科技的加入,就能够缩短桥梁的建设时间呢?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由于科技的进步,不再需要人力,由机器人等代替人来完成任务,因此完成速度有了飞速的变化。)
学生朗读。
小结:科技真是神奇,让我们在以前建设一座大桥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而今天却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看来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4)、师:作者为了说明未来桥梁的建造时间很短,给我们做了科学合理的推测和构想,值得我们学习。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准确,你认为这段文字有没有体现这一特点?
学生发言。
师:这篇说明文作者用词之准确,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认真体会着读一读。
中作者为了说明将来造桥时间之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段落及语言文字来理解说明方法:作比较。)
5、预设二:第五段
(1)、重点抓住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了,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有不同的色彩,使整个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两句来理解未来桥梁之美。
学生发言。
(2)、师:桥梁的“构件”怎么美?远远望去,呈现在你面前的会是怎样一幅画面?
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让孩子展开了对未来桥梁的美好想象。通过想象,让孩子内心涌动起美好的情感,让孩子爱上生活,爱上科学,体味科学的美妙。)
指导朗读。
6、预设三:第六段
学生发言。
师:为什么将来的桥可以造得很低?
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7、预设四:第七、八段
学生发言。
师:作者的设想有没有实现呢?
学生举例,上海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已实现了无梁桥的设想。
指导朗读。
三、小结:
著名桥梁专家在30年前的伟大设想,其中的一部分如今已经得到了实现,30年后桥梁技术又会有怎样的飞跃,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
四、欣赏桥。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文章从哪些方面对未来的桥梁作了设想?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
2.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
22桥梁远景图
又快又好
未很美
来很低
的很小很轻便
桥无梁飞渡
附:桥梁远景图原文全文
茅以升
少年朋友们,你们都该听过牛郎织女的神话吧,牛郎和织女原是天上的两颗星,据说他俩都是神仙,每年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一次。这“鹊桥”就是喜鹊搭的一座桥,它们真是杰出的桥梁工程师——你们想想看,这天河该有多宽啊!同时也可见桥梁的重要,虽是神仙,也还需要桥。
据说世界上第一座桥(不算那大树倒过河的天然的桥),是猴子造的。那时还没有人,一大群猴子要过河,就由一个先爬上河边的树,然后第二个上去,抱着第一个的腿,第三个再上去,抱着第二个的腿,如此一个一个地上去,一个抱一个,就连接成为一长串的猴子;再由地上的猴子把这一串猴子推动得摇摆起来,好像荡秋千一样,这样越荡越远,就把这一长串猴子甩过河,由尾巴上的最后一个猴子,抱住对岸的一棵树,这一长串猴子就形成一座桥,地面上的猴子就可在桥上爬过河了。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有桥,很难查考,但是可以肯定,一个民族有了文化就有桥,桥是文化的表征。我们祖国有4000年的文化,就有4000年的造桥历史,其中最突出的是1300多年以前造成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附近。这座桥自从造好以后一直到现在还能过车走人,从未中断过,它的外貌就好像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当然,我们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桥,有各式各样的桥,有的造桥技术是世界上领先的。你能设想,假如我们中国不会造桥,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发展到今天吗?所以我们要感谢我们祖先中的造桥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无数的古桥,现代车辆还能在那些古桥上通过。
桥是路的“咽喉”,没有它就过不了河川,跨不过山谷。比如长江,号称南北“天堑”,就因为它过去没有桥,所以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了几次南北分裂的朝代。但是我国一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在这“天堑”上,先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接着又建成更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至于在黄河、淮河、珠江等河流上建成的桥梁就更数不清了。
桥梁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发展很快,可以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不能造的桥了。要说桥长,在美国已经有了一座跨过大湖的桥,共有2217孔,长达38公里。要说桥大,目前在日本正修建一座跨过海峡的桥,一个孔就长达1780米。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就有可能在亚洲和北美洲相隔85公里宽的“白令海峡”上,造起一座桥,人们坐上汽车,就可周游五大洲,不管它什么太平洋、大西洋的阻隔了!
说起来,这并不奇怪。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然而,桥梁、桥墩和基础这三部分的花样实在多。桥梁架在两头桥墩上,可以是平直的,叫做“梁桥”,也可以是向上弯起的,叫做“拱桥”。如果在两头桥墩上,竖起两座高塔,塔顶上跨过钢绳,钢绳下面吊起桥身,桥身上走车行人,这就叫做“吊桥”。普通的桥,不过这三种,但每种都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譬如“拱桥”里面就有“双曲拱”,是我国工人发明的。“吊桥”里面就有“斜拉桥”;更有一种“吊桥”,不用桥墩,而把整个桥身,吊在河边的石山上。所有这些现代化的桥梁,五花八门,谈也谈不尽。人类智慧是无穷的,今天以为新的大桥已经了不起了,可是明天、后天的桥,更是了不起。那时来看今天的桥,也许会感觉到,为什么以前的人,会那样笨呢?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有人说将来飞机多得不得了,人人都可在天上飞,还要什么火车、汽车,更不需要桥梁了。我想不见得。飞机的速度虽无止境,但地球还只是这么大,而且人口也在增多,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这就不能不发挥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潜力了,因而桥梁还是少不了的。不过,那时的桥梁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它们拼装成为桥墩;在桥墩上把它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轻松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配搭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
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桥墩。但到将来,像这样的长桥,或者更长的桥,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一个桥孔,就可跨过江了。江中没有桥墩,对于过船、过水,当然好得多。这样长“跨度”的桥,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适宜于跨海。
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桥上无车时,它就浮得高些;桥上有车时,它就浮得低些。这高低当然不能相差过多,以免行车困难。同时,还要把各孔桥梁,从桥的这一头到桥的那一头,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桥梁成为一体,车在上面走,不致颠簸不稳。
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这是因为桥两头的路都与河身平行,与桥身垂直,如用笔直的桥,桥两头的“引桥”就不易布置了。现在公园里有“七曲桥”、“九曲桥”等,一段曲向左,一段曲向右,为的是点缀风景,并非使桥转弯。将来的弯曲桥可就大不同了。问题在于桥孔的长度。每孔桥搭在两头桥墩上,如桥身弯曲过甚,桥墩就支持不住了。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的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缆索是固定在两岸的石山里的,这个弯曲的桥身,不就可以自由转弯了吗?
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随时架起来,就可在上面走过河。这种“袖珍桥”也许是用一种极轻极软、强度又极高的塑料,制成极薄的管子,用打气筒打进空气,这管子就成为一根非常坚硬的杆件。用一些这样的塑料杆件,预先造成桥的形状,把它们折叠起来,放在身边,如同带雨衣一样,在走到河边时,打打气就架起一座桥,岂不是不用“望洋兴叹”了吗?
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那时的车子装有利用高压空气的“浮力”设备,在高速度时,车子就会稍微离开地面,不靠地面支持而飞速前进,遇到小河,就能一跃而过。这种长了“翅膀”的车子,越来越多,将来在大河修桥时,只要在水里造几个桥墩,当车子跳上第一个桥墩,由于桥墩的反击,再跳上第二个桥墩,不论河面多宽,多跳几跳,也就跳过去了,这样的“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