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划出来,细细品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抓住文中具体的语句来体会、感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是宝贵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18.小镇的早晨
(读课题《小镇的早晨》)镇请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学生跟读、正音)
(二)自学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特点?
刚才同学们都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小镇早晨的美表现在哪3个方面呢?
(恬静、热闹、紧张)
谁能将这三句话组成一句话?
(三)学习第1自然段。
师朗读第一自然段。
重点来理解惊醒唤醒这两个词,将这两个词交换位置又会怎样?让学生来再次理解这两个词的不同之处。
现在让老师来试试朗读这一自然段,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
说得好极了,惊醒和唤醒是对比,那我现在把惊醒和唤醒交换一下位置,你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惊醒是一下子被惊醒了,唤醒呢,是轻轻地被唤醒的)
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已经知道惊醒和唤醒这么一个对比。木船悠闲的摇撸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课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现了小镇的恬静呢?(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2自然段,请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这个词语,并写在小纸片上。
(每人3张)
小河
<学生贴> 小船
石桥
2、检查。
那谁知道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总起中心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总分)
这里又有哪些景物,我请同学把你找到的景物贴到黑板上。(一人一个景物)
(小河、小船、拱形石桥)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你觉得我们可以抓住哪个词语来理解?(恬静)
恬静是什么意思?(安静)
既然恬静就是安静的意思,那么我索性将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句话改成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行不行?(不行)
既然你们说不行,那么从这段文字中,除了安静,你们还感受到什么?
请同学们朗读这一自然段,找找这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的静。恬静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受?读好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3、讨论、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我请同学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是静的?
㈠河水穿过小镇,小河是静的。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你从哪些词看出小河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
e 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指名读,齐读。)
㈡小船是静的。
B.①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
②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指名读,齐读,背读)
③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㈢石桥是静的。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你读懂了什么?
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指导示范朗读,指名读,学生评。
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读得多静啊!想把它记住吗?(背读。)
D.刚才我们游览了小镇,知道小镇非常恬静。如果让你给恬静的小镇配上一段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准备不同的音乐,听了以后让学生选择)
播放音乐,齐读朗读第二自然段。
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五)小结。
小镇的早晨,有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我们知道了小镇的恬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3、4自然段,小镇早晨的紧张和热闹这两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恬静写一句话;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8.小镇的早晨
霞光(淡淡的)
恬静 小河(静静的)
小船(尖尖的)
石桥(半月形的)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师:“听出来了吗?”(这是风声。师板书“风”)
师:平时小朋友们都感受过风吧!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风很冷。风很凉爽。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风能吹动很多东西。风没有颜色……)
师:风能唱,能写,能听到,能看到,能感受到,那它能画吗?(板书: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15、画风(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
1、结识文本角色:书上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卡通形象,并在各位小朋友的头上标出他们的姓名)是谁呢?赶快借助拼音认识一下吧!(学生自己拼读音节)
2、认读生字:指名读三个人名组成的生字,介绍他们的名字;指名教读其它生字;去掉拼音再读;男女轮读,开小火车读生字。
读到“宋、陈、赵”时,分别联系到本班具有相同姓氏的同学,读到丹、艺、涛时,可用它们练习组词。
四、学会写的字
1、同学们可真聪明,接下来,这三位小朋友还想给大家出出难题(课件呈现要求学会的字)。学生自读要求学会的字。
2、读了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最容易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指出:“陈”“转”“眨”是翘舌音,“丝”是平舌音……)
3、组词比赛:同学们会用这些字组成哪些词语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个“组词”的比赛,你愿意选哪个字组词就选哪个吧,看谁组得又对有多。
4、范写:小朋友们真能干,会说这么多的词语,能写这写字吗?(师在田字格中范?“艺”、“丝”、“杆”、“转”)
5、启发观察:这四个字吗?写时要注意什么?
6、课件呈现“丹、乌”。这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它们在书写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生练习把这些生字写一写,同桌互评。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聪明,陈丹、宋涛、赵小艺出了这么多的难题没能难住大家。下面他们将邀请大家来读一读他们的故事,你们愿意吗?
打算怎么读呢?(大声朗读,默读,小声读,……)
那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记得去请教一下旁边的小老师。(学生自读课文,配音乐)
2、请小朋友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谈)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认识了7个生字,还会读、会认、会用、会写了12个字,并且读熟悉了课文,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去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的生字,小朋友们还记得吗?那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开火车认生字)
小朋友们记得可真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风(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课题质疑
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谁在画风?他们在哪儿画风?风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他们画得好吗?……)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是谁在画风呢?(宋涛、陈丹、赵小艺)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主要解决: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生默读课文)
三、看图说图理解文意
1、同学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把你找到的答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们找得对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画吧!这就是他们的画,可这三幅画都没有标小画家的名字,它们分别是谁画的呢?请小朋友们再次默读2~8自然段找一找它们分别是谁画的吧!找到的小朋友就举手说理由。(学生默读)
3、谁来说说它们的小作者分别是谁?为什么?(学生边说,老师点击鼠标出现小作者的名字。)
4、现在我们已经为它们找到小作者了,那你喜欢谁的画呢?喜欢谁的画你就可以来说一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这有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们注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⑴ 你喜欢谁的画?
⑵ 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⑶ 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吧,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5、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呢?(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点击放大这些画)
⑴ 赵小艺的画:
(生说)
师小结: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同时板书:红旗飘 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课件回到三幅图)
⑵ 陈丹的画:
(生说)
师小结:原来陈丹画的是被吹弯了的小树来表现风的。(同时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指名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注意听,看看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一点感受到的? (突出“弯弯的”)
原来突出“弯弯的”就能体现有风。那么谁再来读一读?生再齐读。
⑶ 宋涛的画:
(生说)
(师板书:雨丝斜)
6、小结: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的。
过渡: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我们的同学也不错!这么快就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指名表演读)
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仔细看,认真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7、刚才,同学们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怎么样?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
8、刚才哪些小朋友是读的叙述的语言?请站起来。读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小朋友都把书拿起来,记住你们的角色,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全班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
师描述: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
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同学们想象真丰富!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2、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象的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生画,师放录音)
3、(展示画)还有很多小朋友都想来说一说自己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那这样吧!小朋友们再次拿起你的笔把你画的风写下来吧!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小朋友想要表达的了。这里老师给你们一个开头,你可以接着写下去。
课件展示:风儿吹来了,_______________。(学生自己写话)
4、展示学生所写的句子。
五、总结
小朋友们真不错,在这一节课中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自己也能画风,并能把自己画的风描写下来。不仅如此,还能画出其他类似风的东西。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平时很爱观察,很爱动脑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吧!
【教材说明】
家乡景物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本单元的主题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处家乡的美景进行观察、口头表达和写作。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有关景物的作文,难度较大,教师可以作比较详细的指导。本次作文教学的步骤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学的第一环节。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成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肩上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内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学生盲目观察──交流信息──指导写作这样的过程,而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是为了让学生写有准备的作文、写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课时的作文指导也改变了教师以前一味的灌输式,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地获取写景作文的知识,实实在在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写景作文的方法。
2、养成写作文先准备后下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以歌动情导课 进入写作主题
1、师生共同演唱《阿里山》这首歌。
2、歌好听吗?歌中的阿里山美吗?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美景,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吗?
3、你们喜欢这些景物吗?为什么?
4、今天,我们就要把我们对家乡的热爱用笔来写出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怎样写家乡景物。(板书:家乡景物)
设计意图:用歌声进入主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学生对家乡的景物也有了热爱之情。
二、回顾所学课文 掌握写景要素
1、写景要素之位置。
⑴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是描写景物的,想写好景物作文,可以借鉴这些课文,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珍珠泉》。(用投影出示这几篇课文)
⑵ 观察每篇课文的第一段,你发现了什么?
⑶ 我们写景要先写什么?(板书:位置)
⑷ 说说你想写的家乡景物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发现写景作文通常会先介绍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
2、写景要素之特点。
⑴ 黄山、日月潭、珍珠泉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⑵ 想一想课文的题目与这些特点有什么关系?(板书:抓特点 写题目)
⑶ 这次作文的题目,你打算怎样写?
设计意图:此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景物的特点是写景作文的重点,其特点可以作为题目统领全篇。
⑷ 这些特点都是作者怎样得出的?(板书:观察)
⑸ 观察是写作文的基本方法,写景物的作文更离不开我们细心的观察,在观察景物时,你有什么建议吗?(板书:用眼、用耳、用手、用心)
⑹ 试着去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你打算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
⑺ 通过对同学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顺序)
⑻ 我们认真的、有顺序的观察就是为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写出家乡景物的美。你能从印象中找到将要写的景物的特点吗?请说一说。
⑼ 小结:为了把景物写得更美,光凭平时的印象还不够,我们要用上足够的时间仔细去观察你将要写的景物。
设计意图:观察是写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去观察景物的特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建议、现场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明白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观察不是杂乱无章的。
3、写景要素之想象。
⑴ 《珍珠泉》中说潭底有冒不完的水泡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吹出来的,这是真的吗?(板书:想象)
⑵ 听听这篇作文《神女峰》,它是怎样想象的?
⑶ 想象对于我们的作文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
⑷ 小结:我们在写景物的作文时就要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还可以用上传说来写出我们家乡景物的特点。想象可以使一篇文章生动,只要肯想象,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变得神奇。
设计意图:课文、范文都是指导写作的资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清楚想象在写景作文中的作用,想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
4、写景要素之感情。
⑴ 你喜欢学校的花坛吗?你会把它写得很美吗?你喜欢班上的哪一位老师?你写他的时候会把他写得很丑、很可恶吗?为什么?
⑵ 作者为什么把黄山、日月潭和珍珠泉写得这样美?(板书:感情)
⑶ 小结:我们写景,就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写,尽情的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作文才会吸引读者。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得出真实的体验,写喜欢的事物才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师生共同建议 完善写作方法
1、想要写好家乡景物,你们还有什么建议?(板书:优美词句 动静结合)
2、自由读板书,巩固写景作文的方法。
3、总结:选择好自己想要写的对象,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观察,为写景作文做好准备,并要养成写好观察记录、先准备后下笔的习惯。
设计意图:用朗读来巩固方法,使作文课的指导又多了一种形式,总结中的习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永远受益。
【板书设计】
家乡景物
了解
位置
观察 特点 感情 抒发
想象
展开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理解春节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难点: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 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已的过年感受 )现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春节的热闹景象。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可参照书下注释①)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马年出生的人属马,再遇马年,就是他的本命年。
三、介绍作者:
学生读一读
刘绍棠(1936~1997) 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的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代表作有《蒲柳人家》。
四、检查预习
小组汇报检查情况,教师抽查。
五、 独学----合作交流
指明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2、从第三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年味儿越来越浓重的四个词语?
3、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来具体描写家乡过大年的情况?(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如第一件事:“炒年货”)
六、研读课文 探讨交流。
1、读第1段,思考:开头以24节气歌引出春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衬托出春节的重要,突出春节的特点,点明写作的中心。
2.(比一比)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3.运河乡的父老乡亲是如何来过年的呢?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了家乡过大年的情况?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食物7、送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4.这十件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内容后,按顺序排列出)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这些民风民俗表达了父老乡亲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 跳读品味
1、小组学习:
第4段描写过年的一些风俗及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哪些语句描写最生动传神,即用不多的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结合具体的词语分析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①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语句。
②文中一些生动丰富的民俗语言。
如:二十四节气歌;“红火”“发烧”“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小疙瘩鬏”;“开刀问斩”;“忙得脚丫子朝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天麻麻亮”等等。
八.合作探究:
你认为隆重热闹的传统春节传达着人们的哪些期盼?(组内讨论)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后,教师概括或强调:
寄予的期盼:
辛苦一年 喜享欢乐 。
展望未来 祈求安康。
合家团聚 密切乡情。
九. 拓展延伸 今昔比较
明确:1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也不管未来变化如何,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不变。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要吸其精华,代代相承;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开出更加瑰丽的奇葩 !
十、布置作业:
回忆你过得最有趣的一个春节并用最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堂
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
买糖果 ∣ 增
挑绒花 ∣ 温
杀牲禽 ∣ ↓
备食物 ∣ 红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 火
换门神 ∣
除 夕:守岁----------发烧
正月初一:拜新年
教学反馈:
一,教学内容说明: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迁移
1.师: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两篇课文.请同学看复习题(点击)
〔《鸟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游览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给人____的感觉,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种____的氛围〕
2.师生背诵相关段落.
3.师: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游赏鸟的天堂,让我们看看峻青的《第一场雪》有什么特点(点击)
〔《第一场雪》的特点是____和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雪后的美景吧.齐诵相关段落.
5.师:真好,簌簌的雪声,晶莹的银条,写出作者对雪的喜爱.;瑞雪兆丰年;寓情于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跃然纸上.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又经历了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6,;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老叟不拘一格绵亘蜿蜒等词.
2.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图文结合,积累运用
1,师:
人们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人工的粉饰,有的则是真,是朴.此时的山水已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孩童,充满朝气的青年,那样率真,自然用自己纯真荡涤着游人的情怀.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