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范文

马振华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目标:

  1、认识二胡的外形,了解其演奏技法及音色特点。

  2、听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根据乐曲的情感体验展开想象,感受并听辨“空山”、“鸟语”主题音乐。

  3、了解不同乐器对“鸟类鸣啼”这一创作素材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根据乐曲想象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听辨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并用动作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一)聆听“空山”音乐主题

  教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注意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这段音乐是由二胡演奏的,速度比较慢。

  (初听音乐,学生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乐段,感受速度及情绪,并展开想象。)

  教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再次聆听“空山”音乐主题)

  学生1:我仿佛来到一条幽静的小路。

  学生2:使我想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条小船在小河里荡漾。

  学生3:音乐使我仿佛置身于夜深人静的夜晚。

  教师:同学们真会听音乐,同样的音乐会让每个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联想,这里有四幅图片,如果请你为刚才这段音乐配上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飞流真下的瀑布”、“万马奔腾的草原”还是“寂静茂密的树林”?先别急,再来听一扣,请你从音乐中找到最适合的图片。(课件出示四幅图片)

  学生1:我认为是“寂静茂密的树林”,因为音乐很静,像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树林里。

  学生2:我认为是表现“飞流真下的瀑布”。

  学生3:我反对,因为“飞流真下的瀑布”很壮观,但是这段音乐中没有这样的气势。

  学生4:我也认为是“寂静茂密的树林”,这幅图很符合音乐的情绪。

  老师:同学们的感受与作曲家不谋而合,这段音乐的确在表现寂静的树林,在这样空旷的树林里,轻轻地喊一声,都会听到回声呢!其实,作曲家已经用不同的高低、强弱地声音在表现“回声”了。让我们再听一听,当你听到回声的时候,请用动作表示。

  (再次聆听“空山”主题,请学生感受音乐中对“山谷回声”的表现手法并用动作表示。)

  (二)聆听“鸟语”音乐主题

  教师:同学们,二胡可是一件很神奇的乐器,它不仅可以表现“寂静的山林”,还可以模仿许多有趣的声音。今天,老师用二胡给大家演奏一段,你们听,这段音乐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范奏“鸟语”主题,学生发挥想象,谈谈对这一音乐片段的初步感受。)

  学生1:我听出了有二只小鸟在叫。

  学生2:我听出了有很多小鸟在欢快嬉戏、玩耍。

  教师:同学们都感受到音乐在表现“小鸟”,鸟儿们到底在干什么呢?

  (老师再次范奏,请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

  学生1:音乐有高有低,我感到音乐中有两只小鸟在对话。

  学生2:我猜是两只鸟在相亲……(学生哄堂大笑)

  活宝3:我觉得是两只鸟在比美,它们都认为自己最美,结果就吵想来了。

  教师:你们能用动作跟着音乐表演吗?

  (请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到任,分组展示表演,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演奏二胡为学生表演配乐。)

  二、演一演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都来自一首非常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是我国民歌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下面,老师邀请大粗一起演奏这首美妙的乐曲。

  (教师范奏全曲,请学生徒手模仿演奏。)

  三、辨一辨

  教师:在我们的民族乐器中,除了二胡,还有很多乐器可以模仿小鸟的歌声。请你们听听,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他分别播放由唢呐演奏的《百鸟胡凤》、笛子演奏的《荫中鸟》,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

  学生:我觉得应该是唢呐演奏的(教师出示唢呐演奏图片)

  教师:那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如果你听出来了,可以用动作表示。

  学生:是由笛子演奏的。(教师出示笛子演奏的图片。)

  四、画一画

  教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到“小鸟乐园”参加“小鸟音乐会”。这里分别是由二胡、笛子、唢呐演奏的小鸟的歌声,请你们听一听,如果听到是二胡演奏的小鸟的歌声时,就请用长方形来表示,其他乐器演奏的`小鸟的歌声就用同学们喜欢的图形表示。

  (教师穿插播放《百鸟朝凤》《荫中鸟》《空山鸟语》的片段,学生听辨后用不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

  教师:在刚才的“小鸟音乐会”中,二胡的声音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齐答:三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今天的音乐课中,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二胡,知道二胡是一件了不起的民族乐器,同学们可以利用电视、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二胡和其他民族乐器的相关知识,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会爱上璀璨的民族音乐的!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钟情于鸟鸣的原因。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把握,体会作者营造的祥和、自由和静谧的图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作者憧憬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钟情于鸟鸣的原因。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把握,体会作者营造的祥和、自由和静谧的图景。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过鸟鸣的声音吗?能不能用下面的句式为我们描绘下你听到鸟鸣声。我听过___(鸟)______的鸟鸣声。今天呢,我们随着台湾著名诗人郭枫一起听一听清幽山林的鸟鸣声。(板书:课题及作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题目中作者将鸟叫的声音称为“鸟语”,这反映了作者听鸟鸣时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喜爱、欣赏之情来齐读这篇文章,画出文中体现作者这种情感的语句,并注意语句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种心情?

  预设1:高兴、喜欢、欣赏、陶醉等等

  预设2:句子略。关键词语:最喜欢、最美的语言、动人的爱情、一支歌、透明的情意、灵泉、灵活、不禁失笑、喜欢重温、仙乐飘飘、清音等。

  提醒: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先说出文章的第几段,然后读出相关语句,并指出关键词语。如:文章第1段,“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我从最喜欢三个字,可看出作者非常享受听鸟鸣的声音。

  刚才同学们读的句子中,它们的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中迸落。

  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吗?

  运用了比喻句,把鸟鸣声比作最美的语言、一支歌、灵泉、清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鸟鸣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对鸟鸣声的喜爱之情。把鹧鸪比作诗人或诗人的化身,生动形象写出了鹧鸪叫声神奇的功能,像诗人一样,可以带给人们很多联想。

  三、鸟语之妙

  从同学们找出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鸟鸣是情有独钟,作者都听到了哪些鸟鸣声?请同学们出声朗读文章的5—8自然段,来感受鸟语的妙处,注意这些鸟鸣的特点及作者由这些鸟鸣又想到了什么?

  A、第5段

  听到: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特点:缠绵清脆(板书)

  追问:这是两只鸟的声音特点,该段还有一处关于鸟儿的形态描写也体现鸟儿缠绵的特点,哪一句?(齐读出来)

  明确: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这里,根据这两只鸟的声音及形态特点,你能读懂一点鸟儿的语言吗?(作者在第四段说,我想你应该懂的。)(引导:声音与形态的共同特点是缠绵,什么人在一起会缠绵,分不开。)因此鸟儿的语言叙述着动人的爱情(板书)

  想到: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

  明确:名字其实就是一种称谓,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这里不仅指的是人生而有之的名字,还指社会上一些人对之的一种称呼,诸如:局长、市长、领导等都是好听的名字,这句话可见人们喜欢被谄媚、被奉承,游走于名利场之中。相比较而言,鸟儿不求好听的名字,不取悦人类欢心,唱自己喜欢唱的歌,更自由自在,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世俗的谄媚,它们随心所欲的唱歌,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B、第7段

  听到: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特点:缥缈莫测(板书)

  联想到: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一—”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作者在梦中回到江南,梦到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预设:作者的心情是惆怅的难过的孤独的;从“暗绿”“寂寥”、“苍凉”“孤岛”。

  追问:竟然惆怅、难过,那么作者为何还如此喜欢重温?

  作者常年生活在台湾,有家乡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因听到鹧鸪声而勾起故乡的回忆,表现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运用排比句式,加重了他这种思念的强度。

  因此这里的鹧鸪是有象征意义的,作者居住在台湾岛上,有家难回,有亲难见,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台岛的孤独”的情绪,这几句话曲折地表现了寄居台岛的孤独和依恋故土的情怀。

  小结:读到这里,你能多懂一点鸟儿的语言了吗?鸟儿的语言述说着游子的思乡之情,引起人的思乡之情。(板书)

  C、听到: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特点:仙乐飘飘(板书)

  想到: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吗?

  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吗?

  ”从鸟的鸣叫声中,可以感知融于自然的一种幸福快乐,然而人世沧桑,世事变化,这里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追求古朴、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此刻我们能懂得鸟儿的语言——让人感受人世的沧桑。(板书)以至于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到:“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四、空山之幽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第2、第6段,看看作者写了山上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回答问题:

  我从山上的___________(景物),感受到空山的_____________。

  预设:山上的景物:花、树、岩石、风、云朵、秋阳

  构成的环境特点:远离尘世、飘逸洒脱、自由自在、如诗如画(板书)

  不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也爱“空山”的远离尘世,自由自在,爱空山的清纯、美丽。其实爱的是贴近大自然,感受自然宁静的生活状态。

  资料链接:

  郭枫曾在《坐对一山青》中反复吟诵到:“坐对一山青,把心灵放开,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这绝俗的世界,正是作者理想的境地,可见,爱山、爱鸟、爱自然是作者性情的一部分,更是他对尘扰、世俗的否定。

  五、总结

  敞开自己的心灵,做一只鸟,在山中,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篇文章,去感受作者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六、作业

  1、积累跟鸟有关的成语、俗语及诗句。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儿?试着用文字把你喜欢的鸟儿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