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王明刚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螳螂捕蝉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劝说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2许多大臣都反对吴王攻打楚国,吴王很固执,也很生气,他下达了一道命令,谁来读一读?齐读。

  3这是一道怎样的命令?(死命令)什么是死命令?

  4吴王下了这样一道死命令,还有人敢去劝阻吗?

  5少年凭借什么去劝阻吴王?

  二精读

  (一)9、1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少年给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什么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挺有意思的事?(9和11)

  3这三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自己画一个示意图。

  4指名到黑板上,用卡片演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5它们心中都在想什么?课文中哪一句话讲了?(11段最后一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6它们三个“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着的祸患”分别是什么?

  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或者同桌讨论共同学习9和11自然段,先读一读,再完成表格。

  眼前的利益

  隐伏着的祸患

  螳螂

  蝉

  黄雀

  7他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1)如果你是蝉,你在想什么?(指导朗读,把这种高兴、自在读出来)

  (2)螳螂,找出描写螳螂动作的词语,从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螳螂已经蓄势待发,时刻准备好捕蝉)动作描写,写出心理和特点。我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动作描写去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3)黄雀又在想什么呢?

  8小结蝉、螳螂、黄雀、都对眼前的利益志在必得,却忽视了身后存在的危险。

  9读9、11自然段,用朗读体现这一危急的时刻和紧张的气氛。

  10少年想要借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告诉吴王什么道理?

  11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齐读)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12吴王明白了什么,用卡片摆一摆,揭示吴王明白的这个道理。

  13这是一句多么有哲理的话,读一读,再读一遍。其实我们用八个字就能概括这个深刻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读到这,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二)体会人物特点

  1少年用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很轻松地劝说那位下了死命令的吴王,现在吴王知道这件挺有意思的事,有意思在哪了吗?(吴王知道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他自己身上,只是他当局者迷,看不清楚而已)那这位讲故事的人,究竟是位怎样的少年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体会吧。

  2自读3—11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少年的什么特点。

  交流:有决心,有耐心: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聪明:选择在花园里等候吴王并讲述故事

  有计谋:什么是计谋,在合适的环境下,用恰当的语言,提出正确的意见让对对方接受,这就是计谋。

  三总结

  1聪明的少年用计谋,让专横固执的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写作手法

  四练笔

  1用上一连串动词,写出一种动物或者人物的特点或者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