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刘莉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三年级有学生有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本班孩子活泼可爱。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5.教学难点分析: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引入新知

  图中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 引入新知

  (一)出示例1

  赵大伯3次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7、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吧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师:求王叔叔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1.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 240÷3=80

  2、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是: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就把几百转化成几十个十,再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就是几个十。

  (四) 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完成教科书1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第二题。

  8、作业安排:

  60÷6 80÷8 70÷7 30÷3 300÷5 800÷2900÷3

  列式计算:(1)4除48得多少?

  (2)360除以9得多少?

  9、自问自答:

  本节课使用了课本的主题图,学生在市场中发现了数学问题,探究口算除法,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口算除法,津津乐道的学习口算除法。

  篇二:第二单元_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口算除法

  学习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 30÷3 60÷6

  48÷484÷480÷2 90÷3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三、引导学生学习。

  1、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3、自学提示(一):(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

  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

  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

  你说明你的思路。

  (2) 20×3=60 60÷3=?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4、自学提示(二):(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

  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

  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5、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四、学习检测:

  630÷9=2100÷7= 3000÷6= 7200÷9=

  2400÷6=63÷3=280÷7= 400÷8=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 420÷6

  2700÷9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三、揭示学习目标,学习新知。

  1、揭示学习目标。

  2、出示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

  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3、学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4、请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四、引导总结: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这

  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

  方用得到估算呢?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

  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七、课堂作业

  必做题:估算:

  71÷8= 125÷2= 297÷4=

  360÷5=138÷7= 440÷9=

  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学习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600÷6 27÷3 240÷8 160÷4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 问题?怎样列式?

  三、明确学习目标,领悟算法。

  1、揭示学习目标。

  2、自学例1,探讨计算方法。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总结: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4)让学生质疑

  3、自学例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3)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4、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5、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6)8 44 □

  □□□

  □□□

  0 0

  2.比赛P20 做一做,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2、如何笔算?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 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学习检测:

  380÷4= 306÷3= 544÷6= 420÷5=

  380÷5= 791÷7=403÷8=

  四、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完成书23页第2、4题。

  选做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8分)

  9 0 0 8 0

  63)2 5 0

  5 4 2 4

  4 1

  篇三:《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笔算前,通过估算确定大致结果,体会不同算法的.互补作用。

  3.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0÷2= 60÷3= 800÷2= 150÷5=2700÷9=160÷8= 60÷6=

  180÷9= 194÷6≈ 495÷7≈ 125÷2≈440÷9≈ 297÷4≈ 359÷6≈

  【设计意图:加强口算速度,提高准确率,培养学生的口算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收集信息

  谈话:小朋友们在寒假中去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吧!瞧,小梦、小欣和老师正在整理照片呢!(出示主题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板书:小梦有78张照片,小欣有42张照片,老师有238张照片,每页可插6张。

  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3.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78÷6、42÷6”的笔算方法我们学过,谁能到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其他同

  (完成后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而它们的商的位数却不同呢?)

  4.再来看这道题(238÷6),与前两道题相比被除数的位数有什么不同?(这是一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问题来源于生活。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小梦的照片能插几页?”“小欣的照片能插几页?”这两个问题对前面学习过的笔算除法进行复习,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做铺垫。】

  (三)、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估计一下这道题大约等于多少?(238÷6≈40)

  2.第一次试算 238÷6=(补充书中P42例题)

  3.同桌交流、讨论笔算方法;课件引导理解算理

  2个百除以6, 商不够一个百,怎么办?(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3个十除以6得多少?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23个十除以6得3个十,3写在十位上)

  每算完一步,一定要注意什么?(每算完一步,一定要检查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4.和估算数值进行比较

  5.第二次试算(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有多少人做对这道题了?我想一定是因为有书上的方框帮忙你们才算对的,如果离开书,让你们在本子上算,你们还能做对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其他同学写在本子上。

  6.完成后板演学生指板书再说算理

  7.想一想:这道题的单位名称对吗?怎么“答”?那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老师的照片吗?2本呢?

  【设计意图: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以上三个问题如果学生解决了,则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难点突破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238÷6,在理解算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一般思路。】

  8.小结。

  我们一起帮小梦、小欣整理了照片,又学到了笔算除法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师生共同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①要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大,直接计算就可以;如果它比除数小,我们就要去试除被除

  数的前两位;②必须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③每求出一位商后,一定要及时检查余下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第一关:判断商的位数。(P43、1)你能再举一个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例子吗?

  第二关: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中间适时插入提问估算)

  (1、2、3小组做右侧两道题;4、5、6小组做左侧两道题,谁做完了谁就抢另外两道题做,怎么样?)

  第三关:小诊所。(这两道题生病了,病在哪了呢?(?)看谁能药到病除,治好它们?)改在练习本上

  第四关:判断题(手势表示)

  ⑴ 2)108中,商的最高位应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上面。 ( ) ⑵在除法计算中,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大。 ( ) ⑶712除以8,商是两位数。 ()

  第五关:解决问题。

  三年级209名同学去儿童公园划船,每条船可以坐7人,一共需要几条船?

  思维冲浪。

  下面的数字怎样排列,才能使组成的三位数除以6后,商是两位数?

  (五)、全课总结,深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