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张东东

五年级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五年级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