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二年级上跷跷板教学设计

阿林

科学二年级上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

  生:好!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

  (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

  (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

  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

  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

  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

  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

  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

  [设计意图]

  “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

  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

  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

  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

  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

  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

  师:有了想法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设计了。这次,老师请你们在不参考课本案例的情况下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

  (生画跷跷板设计图)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

  生1:这是我的设计方案,我用纸板做跷板,因为我感觉纸板比较轻便,这样跷板不容易歪倒。

  生2:我和他的不太一样,我没用纸板,我用塑料尺作为跷板,虽然重一些但感觉比较结实。

  师:虽然你们选择的材料不一样,但都能说出选材的依据,表扬你们!

  (生继续展示介绍自己的方案)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方案,那么你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如何将跷板和底座连接在一起呢?

  生:我先把轴用透明胶带粘在翘板上,这样就制作好了带轴的跷板。再把两个曲别针用透明胶带站在底座上,最后把跷板上的轴两端各放进一个曲别针的圆孔里。

  师:掌声送给你,你真是一个小小工程师!

  [设计意图]

  本环节包含三个小活动,认识材料、选材和设计。其中设计活动难度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一是,由原来的“临摹”设计变成自主设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自我评估。技术与工程强调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完成任务,而小学生的设计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要在设计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

  4.制作

  师:现在,同学们都画好了自己的跷跷板的设计图,在开始动手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小提示:一是要注意安全,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习的传递剪刀的正确方法吗?剪刀用完后立刻放回工具区;二是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你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哦;三是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生动手制作)

  [设计意图]

  本课的制作难度较上节课有所提升,尤其是剪切透明胶带和将两个别针对称地固定在杯子上时都可能需要同伴的帮助,因此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5.评价

  师:又到了展示和评价我们的作品的时候了,不过这次我们除了评价自己的作品之外,还要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就像工程师也需要别人提供意见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做的更好!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跷板有点问题,我用纸板做跷板,结果把丁丁和当当放上去后把纸板压折了,看来纸板太软了。

  师:你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找到问题的原因,很了不起!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生1:我建议他将纸板换成塑料尺,塑料尺更坚固一些。

  生2:我觉得如果换成木板会更坚固一些,而且还轻便呢!

  生:谢谢你们的建议,我知道怎么改进了!

  师:同学们在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在……还存在不足,建议你……”。

  (生继续进行互相评价活动)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能为同伴的作品提供改进意见,更了不起的是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宝贵建议,相信你们的作品经过改进后会更加完美!

  [设计意图]

  相较于第一课的自评而言,本课在评价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互评价。如何有效地引导二年级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互评的语言表达模板,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评价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被评价者更容易听明白别人的意见。

  【教学反思】

  本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基础,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设计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是在设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要考虑到后续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在评价的时候,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开展相互评价。

  【总结点评】

  动手制作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设计环节主要是动脑,制作环节主要是动手,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物品,动手与动脑是相结合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先的计划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重新考虑,在制作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动脑解决,因此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可以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考虑设计制作的可行性,这是工程思维的显著体现。学生在制作跷跷板过程中的最大收益就是体会到了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要基于现实条件下进行。此外,他们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感受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