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王明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下面给大家分享《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学具: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一些物体的图片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呀,我们要从一张纸开始。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一张纸,连续对折两次,然后展开。

  (生操作)

  师:你把这张纸分成了几份?大小相等吗?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指其中的一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板书:1/4)(指另一张分成不平均4份的纸中的一份)这种分法中的一份也可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没错,只有平均分的情况才可以用(指1/4)这样的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思?(指两名学生来说,引导学生具体完整地回答)

  师:其实,早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已经认识分数了,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字吗?(指4)这是分母(板书:分母)(指1)这是分子(板书:分子)(指分数线)这是分数线,它表示平均分(强调平均分)。那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描述以“一个物体”为单位“1”的分数表示法

  师:除了这样的一张纸,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表示出它的1/4?(比如一块蛋糕、一支铅笔……引导学生举例并描述1/4)

  小结: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然后用分数来表示。(同时板书:一个物体)

  2.探究以“一些物体”为单位“1”的分数表示法

  (1)操作探究

  师:如果给你一些物体,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表示出1/4吗?请同学们从学具中选取一张物体的图片,试着画一画,来表示出这些物体的1/4.

  学生动手操作。

  表示完的同学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1/4的。

  (2)展示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1/4的?(选3名同学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具体表述,示例:我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归纳,认识单位“1”

  师:很好!看来,可以被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的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在这里,我们把它们都叫做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现在来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指名回答。

  师:(课件出示)1米可以看成单位“1”吗?对,比如1分米就是1米的1/10.像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板书:计量单位)比如1千克、1小时……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

  4.再次认识几分之几

  师:(课件出示)老师也有一幅表示1/4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你能在练习纸上把藏起来的图形画出来吗?

  (生动手画)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这个整体是什么样的?这里的1/4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了?

  师:那你画出来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板书3/4)为什么?

  师:说得太清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分数,再和同桌说说你写的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选2名同学汇报,板书相应分数。

  三、认识分数单位

  师:同学们介绍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6页,完成做一做。

  汇报: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

  师:(指课件)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学生分别汇报课件上一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师:同样把这一堆糖看成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表示出来的分数单位也就不同。

  四、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看课件演示)

  师:分数是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时,或者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产生,它来源于生活和数学的需要,也正是这样的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认识更多的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比较、交流、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总结等学习过程,自主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起探究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橙子一个,水果刀一把,小棒12根。

  学具:12根小棒,学生自制的表示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寻根,引入新知

  1.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

  2.通过课前预习,关于分数的意义你知道了什么?与三年级所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比较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二、活动探究,新知建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橙子,指名要分给班里的两个同学,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么分?

  (引导学生意识到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

  2、教师演示不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可不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平均分。

  3、提出问题:(1)每个人能分到整数个橙子吗?(不能)

  (2)每个人分到多少?1/2(个)

  (3)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都是用分数表示的.。

  (二)认识单位“1”--进一步扩大平均分的范围

  课件出示:1个苹果,2个苹果,6个苹果,100个苹果,……当我们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时,通常用一个集合圈把这些物体圈起来。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单位“1”是一个物体时分的结果我们已经学习过,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单位“1”是一些物体时分的结果。

  (三)的再认识--建构分数的意义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分别演示:把1个、2个、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学生说出它的一份是它的(),一份是()个。

  (2)想一想,填一填。

  把20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些苹果的(),一份()个。

  把100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些苹果的(),一份()个。

  把一堆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些苹果的(),一份()个。

  (3)画一画,议一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4)问题:①我们所分物体的形状不同、数量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②同样是,为什么每个表示的个数不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所以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时,每份不一定一样多。如:4支粉笔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盒粉笔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如果把这两个整体都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那么其中的一份一样多吗?

  教师说明: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四)小棒游戏--提升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拿出12根小棒的;

  (2)拿出12根小棒的;

  (3)拿出12根小棒的;

  (4)通过这个游戏你想说点什么?

  概括分数意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这里的“谁”我们要把它看作什么?(整体或单位“1”),了多少份(分母),表示了其中的几份(分子)。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五)砌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拓展思维

  (1)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分数单位。(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分数中分数线、分母、分子的含义吗?同桌讨论一下。

  以3/4为例。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 ……分子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 ……分数线 表示(平均分)

  4 ……分母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2)借助分数墙深化对分数单位的认识,感悟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好玩。

  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以下问题:

  ①会得到多少个分数单位?(无数个)

  ②观察分数墙,你能发现什么?(砖越分越小 大于大于……..)

  ③你能在分数墙上找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吗?能找到几个?和相等的分数呢?(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

  ④运用分数墙可以解决分数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

  三、释疑应用,回归生活

  1、分数的产生和演变

  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课上交流,体会分数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迄今为止,分数的产生已有三千多年,当一些问题用已有知识解决不了时,人们就会积极寻找合适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也正是在问题--发明--新问题--新发明的过程中,推动着数学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主要在百度首页输入“分数”二字,你会找到关于分数的许多知识。

  2、巩固练习:

  第1题:指名学生完成;

  第2题、第3题:先让学生思考:每幅图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然后完成填空。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性板书回顾)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分数的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4、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米尺,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分数的知识。

  (1)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  )

  (  )

  (  )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可能会回答分数各部分的组成,也可能讲到分数的意义。)

  (2)点击出示:

  师:这个分数如何读?

  师:你能说出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根据学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数线点击出现结果。)

  2、复习分数的表示方法。

  (1)师:回忆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

  (学生可能回答: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2)点击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发现大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些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在三年级时曾经学习过分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回忆所学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通过故事和动手实践,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片。

  师:大家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我们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在当时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的时候,人们只能用绳子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参照,可是当石头比绳子短的时候,又该如何测量如何记录呢?

  (学生可能回答:用分数表示。)

  师:对,古埃及人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测量。这样就能具体记录石头的长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或超过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用分数的表示方法记录,才能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将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坚固,石块的接缝也是非常紧密,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分数的产生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2、实践感知。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学习工具,但在具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数的结果。下面就请一名同学上台和老师一块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大家看到,刚才我们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这时还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学生可能回答:不能)

  师: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点击出示)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抽象感知以后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认知,进一步了解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也感知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二:用分数计算。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二幅图片。

  师:大家看图,小明和小丽在分东西,桌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

  师:如果把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能回答出个。)

  师:1÷2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师:我们知道1÷2就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师:那么将一个西红柿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呢?(个)

  师:看看小明和小丽是如何分的?

  (点击出示: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中的分东西用数学算式表示,同时以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将除法算式与分数联系起来,同时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练习

  师:那么同样的,小明和小丽每个人平均分到几块蛋糕?几包饼干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并简单表述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块。)

  [设计意图说明:在前面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马上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更了解。]

  3、小结: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点击媒体出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分数来表示。)

  4、资料介绍。

  师: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现在的表示方式。

  点击出现: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教师提醒,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通过分数发展的几个阶段,让学生了解分数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三、练习

  1、说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分数。

  (  )   (  )   (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习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产生过程的认识。]

  2、填空。

  (1)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2)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3)4个小朋友分一块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块蛋糕。

  (4)将1堆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这堆糖的   。

  师:这里可不可以说每人分到粒糖?(引导学生辨析将1粒糖平均分成5份与将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区别。)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习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题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述平均分的意义,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的单位打下基础。]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习分数知识。

  五、作业

  将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