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灰雀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案
教材分析 :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4、初步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二、走进课文
1、导入:了解了列宁,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列宁有关的课文。
2、板书齐读课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提问:那是几只怎样的灰雀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轻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3、读了课文,你觉得灰雀是什么样的?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六、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
七、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出示课件)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
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作业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学反思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我在《灰雀》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合作创新、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图片对列宁的认识。再从文章当中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时大声朗读,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
篇二: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
《灰雀》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林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苏联,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 ⑴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⑵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
(三)检查自学。
1 .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桦”字应该读huà ,学生会误读为第二声,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2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 6 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
如: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3 .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郊”左边是“交”,右边是“阝”,合起来是“郊”。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坚”字是上下结构,右上方是个“又”字,不要写成“ ”等。也可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郊( ) 渣( ) 坚( )
效( ) 楂( ) 竖( )
(四)理解词语。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课的生字、词大多属于表示处所或事物名称以及动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易于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中确有较为抽象难懂的词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比如:“果然”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确实、真的意思。在理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含有“果然”一词的原句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讨论,“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学生读上下文可以知道因为小男孩两次说“一定会飞回来的。”一次是肯定地说,后一次是坚定地说。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灰雀的方向,并有把握让灰雀再次回到这里。第二天列宁真的在白桦树的枝头再次见到灰雀,这恰恰印证了小男孩说的话是真的,确实他做到了让灰雀再飞回来。所以这里用“果然”一词恰到好处。
4 .教师出示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检查预习情况。
5 .检查词语认读的情况后,教师可再次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内容。
(五)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它们的色彩很斑斓,而且唱歌也很动听。你喜欢灰雀吗?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可是很喜欢灰雀,想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快读读课文,看看列宁同志为什么这么喜欢灰雀?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惹人喜爱的词语或短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情况:
⑴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等看出。
⑵列宁非常喜爱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过渡语:这么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1、我们整节
课最难的部分就是要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到底。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攻克难关?好!我们一起看课文。
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⑵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可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⑶小结:
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⑴同桌交流,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没??我没看见。”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⑵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
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挑战最难的问题。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⑴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①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②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③列宁为什么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
④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过的。)
⑵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心地善良、知错就改、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3.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
教师可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小男孩会对灰雀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也许会说:“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4 .这时老师可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灰雀说:“(对不起灰雀,我不该把你带走,请原谅。)”
让学生思考小男孩怎样对灰雀说。出示这样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态,并会运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惭愧、不好意思。
5 .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
6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可再次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列宁说:“(列宁同志,是您教育了我,谢谢您。)”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是怎样对列宁说的,要把小男孩改正错误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如:真诚地说,真心真意地说等等。
五、总结全文
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列宁很喜欢灰雀,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只不见了。列宁问一个小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小男孩说没看见,但他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后来,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师总结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惹人喜爱的灰雀
列宁:急切—担心—可惜—满怀希望(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 灰雀 第二部分(2—10):灰雀丢失
小男孩:吞吞吐吐—想说又不敢说—决定 第三部分(11—13):灰雀归来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诚 实、心地善良、知错就改)
七、作业布置
1、课文中写了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篇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
(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课件出示:3、5、7、9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 课件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问: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四、 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